利用SSR标记对湖南小溪的548份野生铁心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5对SSR标记共检测到133个等位基因,每对标记的等位基因数为2~18个不等,平均8.87;观测杂合度0.27~0.7,平均0.474;期望杂合度0.442~0.87,平均0.654;15对SSR标记的PIC值在0.348~0.858之间.以地理来源和行政界线分类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小溪铁心杉在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小,遗传距离变幅在0.007~0.169之间,其中池塘垭和老鸭坪-1之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169,老鸭坪-1和金竹湾-2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07;遗传分化显示,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仅占总体差异的11%,说明种质资源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种质内的个体间;NJ聚类分析、PCA主成分分析和STRUCTURE遗传结构分析均将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群,548份湖南小溪野生铁心杉种质资源并没有按照地理来源和行政界线进行划分,交错分布于两大类群中且每一类群中又分散分布,表明湖南小溪野生铁心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探究其原因,进一步将血统占比和海拔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p=0.008<0.01时,血统一的占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血统二则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相关系数为0.694**说明血统1占比和海拔等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反之,2血统占比和海拔等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海拔之间环境差异,如温度、气流影响基因流动,高海拔之间基因流动就不频繁.研究结果将为湖南小溪野生铁心杉良种选育和新品种育种提供资源材料和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