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川楝子对肝毒性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川楝子对肝毒性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扫码查看
目的:采用16SrDNA序列测序技术探讨川楝子致大鼠肝毒性的肠道菌群变化. 方法:以川楝子为示例药物,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川楝子组灌胃川楝子溶液,正常组灌胃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给予21d后收集粪便样本,抽提粪便DNA,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分析. 结果:川楝子可显著提高血清AST、ALT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TP含量显著下降(P<0.05或P<0.01).菌群多样性分析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川楝子使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可升高大鼠肠道中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杆菌、丹毒丝菌、乳杆菌属丰度;可显著降低梭菌、拟杆菌、瘤胃球菌属丰度.关联性分析显示,ALT和AST含量与双歧杆菌属、瘤胃球菌、粪球菌、脱硫弧菌、rc4_4、p_75_a5、罗氏菌、梭菌、拟杆菌丰度相关性显著;CHO、TP与普雷沃菌、密螺旋体、气球菌丰度相关性显著. 结论:川楝子致大鼠肝毒性时肠道菌群结构和物种组成均发生变化.

Wurihan、乌日汉、斯日古楞、Sirguleng、Bilige、毕力格、Lili、丽丽、MENG Xianghua、孟香花、乌日罕、CHEN Yan、春燕、韩晓静、HAN Xiaojing、BAI Meirong、白梅荣

展开 >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通辽028000

内蒙古通辽市医院,通辽028000

蒙医药研发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川楝子 肝毒性 肠道菌群 基因测序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会换届会议暨2021年学术年会

2021-12-24

北京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会换届会议暨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88-95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