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柠条甘草种间关系研究

柠条甘草种间关系研究

扫码查看
甘草为常用大宗中药材,形成的植被具有重要的防风固沙作用.近年来,过度采挖甘草使我国天然分布的甘草资源面临枯竭,同时由于采掘过程中的土壤扰动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柠条甘草分布有天然的混生群落,二者复合种植,一方面有助于保护和扩大我国甘草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柠条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甘草采收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恢复西部地区退化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以柠条甘草混作条件下种间关系为基础的优化培育模式,本文首先采用PV技术等研究了柠条甘草的生理特征,而后采取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柠条甘草的种间混生作用机制以及对甘草质量的影响,最后用施肥和控水的方法研究了水肥条件对柠条甘草种间关系的调控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甘草柠条水分生理特性不同,甘草的抗旱性大于柠条.柠条枝条的水势、根系和叶片保水力低于甘草,柠条的平均膨压、体积弹性模量、茎保水力大于甘草. (2)甘草柠条光合特性不同,间作后二者可以充分利用光能资源.柠条具有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甘草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较高,柠条光补偿点大于甘草,光饱和点小于甘草,甘草耐弱光和强光的能力强于柠条,适合密植问作. (3)柠条甘草矿质营养特性不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间作后能够充分利用养分资源. (4)根系完全分隔时甘草生长最好,甘草酸含量最高;不分隔、半分隔条件下甘草酸含量降低.网室条件下RYT=1.95-2.03,CRA=1.68-2.01,二者占有不同的生态位,适合间作,在间作中应保持适当距离. (5)施肥改变了柠条甘草生物量的分配规律,调节了种间关系.施肥后甘草N、P含量大于柠条,K含量小于柠条.柠条对N、P、K的吸收量较大.1a间作系统甘草养分吸收效率较高,2a间作系统柠条养分吸收效率较高.养分利用效率柠条NUE、PUE较高,KUE甘草较高,CaUE1a时甘草高于柠条,2a时柠条高于甘草.施肥有利于甘草酸的积累,间作系统施N、K肥高水平,施P低水平时甘草酸含量高于对照. (6)土壤水分调节了种间关系.当SWC(土壤体积含水量)为30%、50%时,甘草竞争力大于柠条,SWC为50%时间作系统甘草生物量最大,根系发育最好,甘草酸含量最高.当SWC为20%、70%时,柠条竞争力大于甘草. (7)在田间试验条件下柠条甘草复合种植有益于甘草生长,边行效应明显,形成的植被能够适应极度干旱的条件.田间复合种植试验配置模式下(柠条株行距1×5m,甘草为15×30cm,柠条与甘草间距50cm),种间竞争小于种内竞争,甘草能够获得较大的生物量. 本研究的创新点是采用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柠条甘草的种间作用机制,同时结合田间试验表明,二者间距较小时柠条竞争力大于甘草,随着间距的扩大,相互促进作用和边行效应逐渐增强;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N、P、K以及Ca肥对柠条甘草种间关系的调控作用,合理的施肥可以调节种间关系,提高甘草产量与质量;在盆栽控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种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时间作系统甘草有较高的产量与质量,与施肥相比,浇水为更有效的调节种间关系的手段,最后提出了柠条甘草优化复合种植模式.

贺润平

展开 >

柠条 甘草 种间关系 养分 水分 复合种植

博士

森林培育

翟明普、牛西午

2007

北京林业大学

中文

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