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论文将敦煌变文当作一个特殊的整体,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梳理,对敦煌变文中的称谓变化进行纵横比较的研究,探索某些研究盲点,希望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敦煌变文中称谓的变化与发展轨迹,从而进一步认识敦煌文献的独特形态及其语言学价值。本文力图突破长期以来对敦煌的研究仅限于作家作品的范围,而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变文中的称谓进行剖析,同时尽可能充分注意到当时的整个社会背景,把“称谓”还原到当时的整个社会背景下,而不是凭个人的主观臆断妄下结论。 敦煌变文作为敦煌俗文学作品的主要部分,对汉语史的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随着资料整理的日渐完整与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也越来越重视到它的价值。本文拟全面考察变文中的社会交际称谓(以下简称“称谓”),广泛涉及人称代词、称人及神怪的名词及短语、汉化的佛教词汇等,把称谓归纳分类,进行数量统计、对比,考察称谓词在实际使用时的选择情况、制约因素等,综合变文及相关文献,找出发展演变的轨迹,总结称谓的发展规律,希望能为敦煌变文称谓研究提供一些资料整理方面的便利及研究的借鉴意义。 本课题拟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研究: 第一章,从社会发展和语言学的发展角度阐明敦煌变文称谓研究的新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首先对敦煌变文中的称谓词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辨析,从而在整体上明确敦煌变文称谓这一概念,对变文中的称谓进行分类研究,主要分为三大类:人称代词、亲属称谓词、其他称谓词。 第三章,主要对敦煌变文中的称谓词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探究。 第四章,主要考察称谓词在实际使用时的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