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数的运算”一直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贯穿整个小学数学的主线。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重在揭示算理、抽象算法并加以运用,但是我们教学时常常感到难以突破、缺乏创意,学生也对枯燥、乏味的计算题缺少兴趣,计算时往往力求完成任务,不会检查,容易出错,计算意志力也比较薄弱,缺乏耐心。 针对这一现状,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一直在开展“计算教学研讨活动”。老师们仔细阅读了《课程标准》,查阅各种书籍、资料,并经常集体备课,钻研教材,开展了说课、上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同时聘请了成都市著名数学教育专家阎小雄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指导。在整个活动中,深切感受到:随着先进而简单的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社会生活对笔算技能的要求降低了,相反由于需要处理大量的、变化的信息,对口算、估算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也希望学生能认识计算教学的实用性,即:计算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现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的能力,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和解释。 本研究是定位在小学数学课堂计算教学中,目的是为了帮助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通过分析学生常见的计算错误,结合教学经验提出解决对策。利用新课程理念,提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新思路,为小学数学教师计算教学提供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