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冬青(Ilex purpurea Hassk.)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种皮结构和透性、观察种胚生长发育状况和对种子各部分浸提液生物测定,探讨种子休眠原因;对种子分别进行酸蚀、激素浸种、层积及综合处理,寻找种子快速催芽方法;对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营养物质含量、代谢酶活性和氧化途径关键酶活性进行测定,进一步揭示种子休眠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冬青外种皮角质化严重、细胞排列紧密,种皮透水性良好但透气性较差;种胚发育和胚率测定结果表明,种子自然成熟时种胚尚未分化完全,种子需要完成生理后熟才具有发芽能力,变温(先暖温后低温)层积有利于种子完成生理后熟;对种子各部分的水和甲醇浸提液进行生物测定证实,胚乳(含种胚)中含有发芽抑制物,而层积处理不能消除其对发芽的抑制作用。其中,种胚生理后熟和种皮透气性差是引起休眠的主要原因,而种皮透水性和发芽抑制物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 暖层积、自然层积不能打破种子休眠;低温层积可打破部分种子休眠,但发芽率较低;变温层积可有效打破种子休眠,且先暖温后低温处理顺序不可逆。浓硫酸酸蚀可促进种子萌发并可提高发芽率,但种子腐烂严重;另外,外源GA3浸种对打破种子休眠也有一定作用,且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得出最佳种子处理方法为98%浓硫酸5min+500mg/LGA<,3>溶液浸种48h+暖层积60d+低温层积160d,处理后种子发芽率达51%。 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内源GA<,3>、IAA、ZR、ABA含量以及各激素间比值变化存在同步性,但变化趋势较复杂;种子贮藏物质随层积时间延长而不断被降解、转化和利用,其中淀粉含量降低很明显,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变化也较明显;α,β-淀粉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不断升高,表明种子内部代谢加快;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不断升高,表明磷酸戊糖途径逐渐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