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安落叶松自然分布区内,构建了一条由4个纬度组成的样带,同时将4个纬度上的8年生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整体移植(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土壤A和B层)至其分布区的南缘,构成4个处理,以探索自然条件下北方落叶松林生态系统对气候暖化的响应和适应过程。本文分析了落叶松幼树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理生态因子的季节动态,揭示了移栽自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光合和生长特性的差异,得出结果如下: (1)光响应曲线中,4个处理的兴安落叶松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表观最大量子效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暖化处理对落叶松的光合作用影响较大,随着暖化处理的增大,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增高,而表观最大量子效率则减小。光补偿点没有明显的规律。 (2)CO<,2>响应曲线中,4个处理的兴安落叶松的最大净光合速率、CO<,2>补偿点和羧化效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暖化处理对CO<,2>补偿点和羧化效率有影响。当4个处理对低浓度的CO<,2>利用能力最强(即CO<,2>补偿点最低)时,塔河和松岭落叶松的利用能力要大于带岭和孙吴,羧化效率表现相反。 (3)4个处理的兴安落叶松的水分关系参数季节变化显著。在正常大气CO<,2>浓度和充足光照条件下,4个处理之间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随着暖化处理的增大,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平均值都表现为塔河和松岭落叶松大于带岭和孙吴落叶松。4个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一,但达到最大值时,塔河和松岭落叶松的响应最为敏感。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不受处理的影响,基本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成正比,然而水分利用效率并不是随净光合速率的增加而线形增大。 (4)植物叶绿素含量及其比值随着叶片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一年中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整个生长季,不同程度的暖化处理对落叶松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反而对叶绿素a/b的影响比较大,对暖化响应最大的是松岭落叶松,其次依次为塔河落叶松、孙吴落叶松、带岭落叶松。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以孙吴落叶松和塔河落叶松的相关性显著且相关方程的斜率较大。 (5)4个处理的兴安落叶松针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暖化程度大的平均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暖化程度小的可溶性糖含量较低。4个处理的针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季节动态模式相似。4个处理的落叶松针叶中的淀粉含量有一定的差异,但均在6月初出现峰值,带岭落叶松的平均淀粉含量最高,塔河落叶松的淀粉含量最低。 (6)4个处理中都是暖化程度较大的塔河和松岭落叶松针叶中的全碳量要高于暖化程度较小的带岭和孙吴落叶松,而针叶中全氮量和碳氮比对不同程度暖化响应不敏感。但是,暖化处理对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显著。 (7)由于暖化时间较短,相同树龄的兴安落叶松随着暖化处理的加剧,依旧是来源于低纬度温度高的种源地的兴安落叶松的基径、胸径、树高,生物量等要高于来源于高纬度而温度低的种源地的兴安落叶松。原纬度地区的气候条件影响着落叶松生物量的分配模式。兴安落叶松不受处理的影响,净光合速率分别和相对生长速率、比叶面积之间显著正相关。4个处理的落叶松的比叶面积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且暖化程度越大,比叶面积越大。 (8)种源地的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中,4个种源的兴安落叶松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CO<,2>补偿点、羧化效率差异显著,表观最大量子效率差异不显著。另一方面,比较2006年8月份移栽样地和种源地的光合及生长特性参数发现,移栽样地超过一半的特征参数都要高于种源地相应的特征参数。在所有比较的参数中只有光补偿点,表观最大量子效率和全碳量是全部4个处理移栽后的值均大于移栽前样地的参数。来自于同一个种源的兴安落叶松,带岭和孙吴落叶松变化率最大的特征参数是光补偿点,松岭和塔河落叶松变化率最大的特征参数是气孔导度。移栽样地4个处理的落叶松,变化率增大的特征参数数量最多的是塔河落叶松,最少的为松岭落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