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野玫瑰繁殖与生长的特性及抗旱性研究

野玫瑰繁殖与生长的特性及抗旱性研究

扫码查看
分布在吉林省珲春市敬信地区的野玫瑰为省一级濒危保护植物,具有潜在的价值。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野玫瑰繁殖、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攻克了野玫瑰有性繁殖中种子深度休眠这一难题,对野玫瑰的大量繁殖及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对野玫瑰抗旱性做初步的研究中,以其与系列同属试样做了比较分析,证实了野玫瑰的抗旱性,也见证了野玫瑰对干旱的沙漠化环境中的适应性,从而野玫瑰的驯化栽培到种质资源确立正因此逐步完善。更为社会经济及生态保护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研究结论如下: 1)野玫瑰种子难于发芽是由于其生理后熟与形态后熟所导致的综合性休眠的结果。在0~5℃下层积180天可以打破休眠,层积后200mg/L青霉素处理对打破种子休眠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其发芽率仅为60%。成熟度87%种子层积后发芽率较高,可达到80%以上。 2)野玫瑰幼苗生长对环境的基本要求为:采用适宜野玫瑰生长的,容重为0.763/cm<'3>、配比为1:1:1的细砂:草炭土:大田土的混合土壤。播种深度1~2cm;苗床密度为800苗/m<'3>或以下;pH 6.5~7.5;土壤含水量在23%左右;光照强度180001x左右。 3)修剪对野玫瑰的生长与发育很重要,一年生野玫瑰要及时除去劣势枝条保留优势枝条,这对其当年的生长起促进作用,为第二年开花做了重要准备。多年生植株更新时选择3条健康壮枝最佳。 4)野玫瑰一年生实生苗的最佳施肥量为:N,125.0kg/hm2、 P<,2>O<,5>,225.0kg/hm2、K<,2>O:125.0kg/hm2。 5)在对野玫瑰在内的10个品种的部分生理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相关分析后,发现野玫瑰的抗旱性好。可溶性蛋白、叶片相对含水量、蒸腾速率、丙二醛等4个指标对玫瑰抗旱性有显著影响,故在鉴定中可有选择地测定这些指标。

付炳生

展开 >

野玫瑰繁殖 种子休眠 抗旱性 驯化栽培 种质资源

硕士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全炳武

2007

延边大学

中文

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