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装烟方式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不同装烟方式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扫码查看
在密集烤房烘烤过程中,烟叶中各主要化学含量的变化,对于烟叶优良化学品质的形成极其重要,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中的每一种成分如果太多或太少,均会对烟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各化学成分之间的平衡及协调性对烟气的合意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挂杆烘烤(HPBC)和散叶烘烤(LLBC) 两种不同装烟方式烘烤过程中烟叶的水分、淀粉、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等指标含量的测定,以研究各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探讨如何制定最佳烘烤工艺:通过对烟叶生理生化变化的调控,使各化学成分含量能达到最适指标,实现各化学成分的最佳组合。本研究表明: 1.不同装烟方式密集烘烤过程中,在烘烤初始不同部位的水分含量均比较高,烟叶在烘烤初期脱水较慢,开始烘烤的48h里,平均失水速度慢,48h后脱水速度加快,加速排湿定色,在48~60h和60~72h这两个阶段,烟叶脱水速度达到最快。从总趋势上看,散叶烘烤比挂杆烘烤脱水慢。 2.不同装烟方式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的淀粉含量变化主要都发生在变黄和定色阶段,不同部位淀粉含量大小均表现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散叶烘烤在烘烤过程中经历的时间较长,所以烤后的淀粉含量比挂杆烘烤的低。 3.不同装烟方式密集烘烤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中的总糖含量随着时间的进行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挂杆烘烤在烘烤至72h时总糖含量达到最大值,散叶烘烤在烘烤至96h时总糖含量达到最大值。烤后不同部位烟叶总糖含量大小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散叶烘烤所经历的烘烤时间较长,所以烤后的总糖含量较高。 4.不同装烟方式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还原糖含量均随着烘烤时间的推移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挂杆烘烤在烘烤至72h时,不同部位烟叶还原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值,散叶烘烤在烘烤至96h时,中、上部叶还原糖含量达到最大值。烤后各部位烟叶的还原糖含量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散叶烘烤的烤后还原糖含量比挂杆烘烤的高。 5.不同装烟方式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部位烟叶的总氮含量在烘烤过程中是逐渐减少的,且随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烤后不同部位烟叶总氮含量相比较,挂杆烘烤为: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散叶烘烤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 6.不同装烟方式密集烘烤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在开始烘烤时均较慢,烘烤至24h后降解速度明显加快,定色后降解又逐渐下降,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规律。烤后各部位蛋白质含量均体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散叶烘烤的蛋白质降解过程比挂杆烘烤的长,其烤后的蛋白质含量亦比挂杆烘烤的低。 7.不同装烟方式密集烘烤过程中,随着蛋白质的减少,烟叶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相应的增加,并在采后的 3d 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烤后不同部位氨基酸含量的大小体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烤后的氨基酸含量,散叶烘烤比挂杆烘烤高。 8.挂杆烘烤的施木克值为:下部叶为 2.2,中部叶为2.0,上部叶为2.1。散叶烘烤的施木克值为:下部叶为2.4,中部叶为2.1,上部叶为2.2。散叶和挂杆烘烤的烟叶相比较,散叶烘烤烟叶的淀粉含量极显著地低于挂杆烘烤的,而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显著地高于挂杆烘烤的,散叶烘烤明显提高了烟叶的质量。

李春艳

展开 >

密集烤房 烟叶烘烤 散叶烘烤 挂杆烘烤 化学成分 动态变化

硕士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聂荣邦

2007

湖南农业大学

中文

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