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偃麦异代换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小偃麦异代换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扫码查看
中间偃麦草是普通小麦的近缘野生植物,蕴藏有丰富的抗病、优质、抗寒、抗旱、耐盐碱等优良的基因资源,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异代换系的选育及鉴定是当前小麦遗传育种的重要课题,它对研究外源基因在小麦背景中的表达、物理图谱的构建及其转育、利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计数、Giemsa-C带核型分析、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对小偃麦TAI-7045的衍生系CH-9916的基因组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苗期和成株期的白粉病与条锈病抗性进行了评价,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计数、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衍生系CH-9916根尖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说明其在遗传学上已趋于稳定。小偃麦衍生系CH-9916与中国春杂种F<,1>的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0 Ⅱ+2I,说明小偃麦衍生系CH-9916可能是一个双体异代换系。 2、Giemsa-C带分析表明,小偃麦衍生系CH-9916的两条染色体的C带带型与中间偃麦草的一条染色体短臂上具有相似的强的末端带,另一染色体长臂上具有相似的弱而可见的近端带。 3、GISH分析结果表明,小偃麦衍生系CH-9916的42条染色体中有2条外源染色体因结合有探针DNA而呈现出较强的黄色杂交信号,而没有结合上探针DNA的普通小麦染色体经过PI染色呈现出桔红色,初步推断小偃麦衍生系CH-9916为一个“小麦一中间偃麦草”的代换系。 4、通过对条锈病及白粉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亲本八倍体小偃麦TAI-7045、小偃麦衍生系CH-9916对条锈病表现免疫,对白粉病表现中抗,而另一亲本“晋麦33”对条锈病、白粉病表现高感,推测小偃麦衍生系CH-9916抗条锈病及白粉病的基因均来源于代换的一对染色体——亲本八倍体小偃麦TAI-7045即来源于中间偃麦草。

任永康

展开 >

普通小麦 中间偃麦草 异代换系 基因组原位杂交 遗传改良 染色体计数

硕士

作物遗传育种

畅志坚

2007

山西大学

中文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