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ISSR标记技术对来自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和海南5个省区的32个麻疯树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地理种源麻疯树的遗传差异,为麻疯树的良种选育以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设计了4种改良CTAB法和1种改良SDS法,用于从麻疯树嫩叶中提取DNA。通过比较实验,从5种改良方法中,筛选并建立了适合于麻疯树DNA提取的改良CTAB法Ⅲ。用该法提取的麻疯树DNA质量完全能满足ISSR分析的要求。 2.通过对影响ISSR-PCR.扩增的模板DNA、dNTP、引物、Taq DNA聚合酶以及Mg2+浓度等5因素(不同水平)的优化实验,建立了适合于麻风树ISSR-PCR扩增的体系:模板DNA 300ng/25μL、dNTP 0.15 mmol/L、引物0.20 μmol/L、Taq DNA聚合酶1.0U/25μL及Mg2+3.0 mmol/L,反应体积25 μL;与之相适应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min;94℃变性1min,55℃退火1.5min,72℃延伸1.5min,循环46次;最后在72℃延伸5min。 3.从96个ISSR引物中筛选得到21个引物,用于32个麻疯树种源的ISSR分析。21个引物共检测到。210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96.2%。表明32个不同地理种源麻风树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基于ISSR扩增条带数据建立了Jaccard遗传距离矩阵和聚类图。32个不同地理种源麻疯树间的遗传距离值为0.1081-0.4227,均值为0.2212。其中来自海南临高的种源与海南白沙的种源遗传距离最大,来自云南元阳城关的种源与云南元阳乌湾的种源遗传距离最小;32个不同地理种源麻疯树的聚类结果表明,云南的8个种源和四川的5个种源,以及贵州(除贵州册享的种源外)的7个种源,基本按地理来源各聚为一枝,表明其各自呈现与地理位置相对应较近的亲缘关系。而来自广西的8个种源,海南的3个种源,以及贵州册享的种源则与地理来源的相关性不甚明显,表明其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其中来自海南的3个种源不仅与来自其它省区的种源间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而且其两两间的遗传距离值高达0.3535-0.4247,表明海南种源与大陆地区种源间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同时也表明海南地区种源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