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发根农杆菌对野葛的遗传转化毛状根培养及次生代谢物研究
发根农杆菌对野葛的遗传转化毛状根培养及次生代谢物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该文首次报道发根农杆菌对野葛、山葛和三裂叶葛的遗传轩化,野葛毛状根培养及其次生代谢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不同野葛毛状根系中葛根素、大豆甙元和异黄酮含量有很大差异.5个野葛毛状根系中,有2个毛状根系葛根素含量比正常根高,有3个毛状根系大豆甙元、异黄酮含量比正常根高.根器官愈伤组织化后,次生代谢物含量明显降低.1/2B5培养基有利用野葛毛状根葛根素、大豆甙元和异黄酮的合成,1/2SH次之,1/2MS最差,但1/2B5和1/2SH差异不大.pH6.0左右适合野葛毛状根离体培养过程中次生代谢物的合成.野葛毛状根培养过程中次生代谢物的形成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野葛毛状根培养过程中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能力逐渐增加.适当延长培养时间有利于野葛毛状根次生代谢物生产,但不利于毛状根的继代生长.野葛毛状根经过12次,9个月的继代培养,次生代谢物的组成和含量仍保持稳定.野葛毛状根在28天培养过程,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逐渐增加,与葛根素、大豆甙元和异黄酮含量的增加正相关,苯丙氨酸解氨酶可能影响野葛毛状根的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次生代谢.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刘传飞
展开 >
关键词:
野葛
发根农杆菌
毛状根培养
次生代谢物
遗传转化
授予学位:
博士
学科专业:
植物学
导师:
潘瑞炽、李玲
学位年度:
1999
学位授予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Q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