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筇竹无性系生长及栽培机制的研究

筇竹无性系生长及栽培机制的研究

扫码查看
该文首次对筇竹无性系生长及栽培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筇竹竹笋出土时间持续60天左右,以4有上、中旬最为集中;竹笋-幼竹高生长时期为50天左右,呈Logistic增长,且高生长的昼液节律明显;地径生长期为15天左右;温度是影响高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2.57.14%的1-3龄鞭生长在0-20cm土层中,幼壮龄鞭有趋浅的动态,不利筇竹无性系种群的克隆生活;竹鞭鞭梢的生长在一年中,以7-10月生长速度最快;3.分株的生物量优化模型为:W=344.0963D-22.6012;4.筇竹竹笋-幼竹无性系种群的生存曲线介于B型与C型之间,其成竹率为70.88%,死亡率为29.12%;无性系种群生存曲线亦介于B型和C型之间;种群年龄结构已表现出轻度衰退的迹象;分株年龄的鉴别以"拐点枝段法"较为准确;5.筇竹无性系种群克隆生长格局以集群分布为主,其格局规模在10.24m<'2>以上,格局强度(RDD)达到3.95,格局纹理(RD'D)为3.8,克隆生长型中以合轴型分株占主导地位;6.随着水资源有效性的提高,分株的高度、直径、分枝长度、分枝角度、叶面积、隔离者长度、隔离者直径和无性系总生物时相应增加,分株密度和隔离者总长度则相应减小;7.施肥可使出笋数量提高1.6部以上,成竹率增加6.6%,而对竹笋和幼竹的个体大小没有明显的影响;筇竹无性系分株之间的生理整合作用明显,且收益高于耗费;采用局部施肥方式可以提高施肥的效率;8.将4-5年生老龄母竹全部砍伐的处理对子代分株密度具有显著的影响,其1年生分株数量是全部保留处理的1.92倍;9.筇竹3月下旬始花,4月下旬以后种子成熟,竹子枯死;10.5种生长素10种组合处理的竹鞭育苗,以DX-2号浓度为50mg/kg溶液处理6小时效果最佳活率达45%;竹苗根系发达,笋芽丰富(5个/株),苗高达28.29cm,地径0.38cm,造林成活率高.

董文渊

展开 >

筇竹 无性系生长 无性系种群 栽培机制

博士

森林培育学

黄宝龙、曾觉民

2000

南京林业大学

中文

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