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玉米镰刀菌型茎腐、穗腐、苗期根腐病的相互关系及防治
玉米镰刀菌型茎腐、穗腐、苗期根腐病的相互关系及防治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近年来,玉米茎腐病、穗腐病、苗期根腐病在中国各玉米产区的发生日益严重,玉米茎腐病、穗腐病、苗期根腐病是玉米上的3种重要病害,分别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过去一直进行单独研究.该试验通过在河北省内连续5年广泛采集玉米茎腐病、穗腐病和苗期根腐病标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通过对来自根部、茎基部、穗部的串珠镰刀菌株和禾谷镰刀菌株的致病力比较,结果表明:来自穗部的3号串珠镰刀菌菌株、来自茎基部的8号禾谷镰刀菌菌株对玉米的不同部位的致病力和其它来源的同种菌株比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引起玉米茎腐病、穗腐病和苗期根腐病的禾谷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中内部可能存在侵染玉米不同部位的专化型.通过在不同生育期人工接种镰刀菌后茎腐病、穗腐病、苗期根腐病的发病率或病情严重度比较,明确了镰刀菌侵入的最佳时期,为防治适期提供了依据.通过玉米苗期人工接种后,抗性不同玉米品系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的测定,初步明确了不同抗性的玉米品系,其PPO、PO、PAL酶活性在发病过程中的变化不同.感病品系在接种12小时时PPO酶活性均降低,抗性品系的PPO酶在24小时内均增强;抗病品系在接种24小时PO酶活性有一个酶活增强过程,感病品系的酶活减弱;接种后抗、感玉米品系的PAL酶活性变化没有明显规律.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石洁
展开 >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玉米穗腐病
玉米苗期根腐病
串珠镰刀菌
禾谷镰刀菌
相互关系
抗性机理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植物病理学
导师:
康绍兰、董金皋
学位年度:
2002
学位授予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