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稻田玉米耕作制度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

稻田玉米耕作制度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

扫码查看
为了改善南方稻区早稻积压和玉米紧缺的现状,适应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计划地适当发展稻田玉米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试验结果表明:(1)稻田种植早玉米比种植早稻能更好地利用光温水土等自然资源,无论在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明显高于早稻,特别是常规劣质早稻.稻田玉米复种制通过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改良了土壤的通透性能,使土壤均向着有利于后作生长的方向发展.(2)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的晚玉米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等方面均明显高于稻田年内水改旱(紫云英-早稻-晚玉米),且其晚玉米生长势强,表现为:植株生长健壮、高大,叶片数多,叶色浓绿.但农田生物灾害(杂草、虫害、病害)较严重.(3)稻田年内旱改水(紫云英-早玉米-晚稻)杂交晚稻产量明显高于对照,达极显著水平.表现为:土壤比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气/液比值增大,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下降,1~0.01mm及<0.001mm微团聚体含量上升,0.01~0.001mm微团聚体含量下降;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N、P、K含量及氧化还原电位,减少还原物质含量,改良土壤pH值,从而改善晚稻根系生长的微环境,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晚稻早生快发,最高分蘖数增多,有效穗增加,叶绿素含量升高,后期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下降,延缓晚稻后期叶片衰老,有利于保证籽粒充分灌浆成熟和干物质积累;而且农田生物灾害大大减少;从而有利于晚稻的生长发育,获得高产,减少化肥及农药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4)综合分析,以紫云英-早玉米-晚稻模式为最佳;其次为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相反,紫云英-早稻-晚玉米模式比紫云英-早稻-晚稻还差.

黄海泉

展开 >

水稻 玉米 稻田耕作制度 生理生态效应 生态农业

硕士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黄国勤

2000

江西农业大学

中文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