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是世界性大害虫,具有分布广,食性杂,危害重,幼虫顺风迁移及周期性大发生等特点,近几年,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林内猖獗成灾,发生面积达7万hm<'2>.为了有效控制舞毒蛾蔓延,减少对林木的危害,在该地区对舞毒蛾的生物学进行了细致研究,摸清了其生活史.观察结果表明:舞毒蛾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一年一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越冬,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和六龄幼虫,历期分别为14d,12d,6d,8d,10d,六龄幼虫到化蛹,蛹到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到产卵,历期分别为7d,4d和1d.探索了在不同郁闭度条件下舞毒蛾的防治指标.经统计分析得出,郁闭度为0.9时,舞毒蛾防治指标为86.7头/株.郁闭度为0.8时,舞毒蛾防治指标为94.8头/株.调查了舞毒蛾在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天敌种类及天敌主导因子,共采集到舞毒蛾天敌60种,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其优势天敌为寄蝇.采用多种防治措施对舞毒蛾进行了综合防治.在舞毒蛾大发生时,化学药剂作为急救手段.以烟剂为首选,防治效果在74-84%之间.广泛开展生物防治,利用舞毒蛾NPV防治舞毒蛾幼虫,防治效果达70%以上,且易形成流行病,可起到长期控制的作用,利用Bt防治舞毒蛾效果在80%以上;利用舞毒蛾性引诱剂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首次应用自制的植物性杀虫剂防治舞毒蛾,应用原液防治效果达82.3%.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终将舞毒娥的种群密度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