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东祁连山高寒阴湿地区山生柳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东祁连山高寒阴湿地区山生柳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扫码查看
该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技术,对东祁连山高寒阴湿地区山生柳(Salix oritrepha)沿不同海拔梯度分布的8个亚种群,通过等位酶分析研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所测定的酶系统包括: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异柠檬酸脱氢酶(IDH)、乙醇脱氢酶(ADH)、过氧化物酶(PER)与谷氨酸脱氢酶(GDH)6个酶系统15个等位酶位点.应用电泳酶谱分析软件ImageMaster 1D对各酶系统的谱带进行了定性与定量检测.所采用的表示种群内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 of population)的指标主要有:多态位点的百分数P、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的有效数目A<,e>、平均每个位点的预期杂合度H<,e>与平均每个位点的实际杂合度H<,o>等.研究结果如下:1.山生柳种群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数P=60.8%,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1.638,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的有效数目A<,e>=1.433,平均每个位点的预期杂合度H<,e>=0.260,平均每个位点的实际杂合度H<,o>=0.275.2.山生柳各亚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实测值与预期值在其平衡位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固定指数F=-0.0535<0,种群内显示出过多的杂合体,但整个种群基本处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状态.3.出生柳各亚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总种群基因多样度H<,T>=0.281,亚种群内基因多样度H<,S>=0.260,亚种群间基因多样度D<,ST>=0.021,基因分化系数G<,ST>=0.075,表明9.25%的遗传变异来自于亚种群内,只有7.5%的遗传变异发生在亚种群间;基因流N<,m>=3.095>1,可以防止由遗传漂变引起的亚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4.山生柳各亚种群间有较近的遗传关系.平均遗传一致度I=0.9655,平均遗传距离D=0.0354.最大遗传一致度出现在P<,1>(3050m)与P<,2>(3100m)之间,最小遗传一致度出现在P<,1>(3050m)与P<,5>(3250m)之间.相关分析表明,空间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347).5.山生柳种群的遗传变异与海拔梯度变化的相关性较差.在表示遗传变异水平的各项指标中,除等位基因平均数A与海拔梯度存在相关性外(r=0.9181),其余指标,如多态位点百分率P、有效等位基因数A<,e>、平均期望杂合度H<,e>、实际观察杂合度H<,o>与海拔梯度变化均不相关.

李玉强

展开 >

高寒地区 山生柳 种群遗传多样性 等位酶分析 东祁连山

硕士

森林经理学

车克钧、蒋志荣

2003

甘肃农业大学

中文

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