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小麦远缘体细胞杂交及体细胞杂种的遗传研究
小麦远缘体细胞杂交及体细胞杂种的遗传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小麦与远缘族植物的体细胞杂交难以再生植株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在该实验之前未见成功的报道.对小麦体细胞杂种中双亲胞质组成及核基因与胞质基因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仅有小麦与近缘属簇毛麦和远缘属玉米的体细胞杂种的报道.小麦体细胞杂种后代的遗传稳定性仅有初步的研究,还未进行系统的追踪分析.该论文开展了小麦与远缘族植物的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研究,建立了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再生植株的实验体系;研究了UV剂量对杂种生长、分化及染色体消减和片段化的影响;比较了杂种的再生与小麦基因型的关系;较系统地了解了杂种的核、质基因组的组成;进一步揭示了两类型小麦亲本的基因组与供体基因组互补再生植株的效应;系统分析了小麦体细胞杂种在传代中的性状和遗传组成,探讨了杂种中异源核物质的遗传稳定性及渐渗到小麦基因组的可能方式以及在小麦育种中的意义.主要研究过程及实验结果如下:1.普通小麦与远缘族植物的体细胞杂交:选用无芒雀麦、燕麦两种植物作供体,三种基因型的小麦作受体,通过UV照射供体的不对称融合方法,获得了体细胞杂种白化苗.2.混合型小麦济南177与远缘族植物体细胞杂交以小麦济南177的悬浮系原生质体与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混合作为受体,分别与紫外线照射的青苗碱谷和燕麦原生质体融合均获得再生杂种植株.3.小麦与远缘植物的体细胞杂种核、质基因组分析:通过以供体总基因组为探针的原位杂交(GISH)和RAPD分析,以及用线粒体及叶绿体基因组特异探针和小麦叶绿体基因组SSR引物对杂种核及胞质基因组进行了分析.4.小麦与燕麦体细胞杂种的染色体组成及异源染色体的定位.5.小麦与高冰草体细胞杂种性状及其遗传稳定性研究.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向凤宁
展开 >
关键词:
小麦
无芒雀麦
燕麦
青苗碱谷
高冰草
不对称融合
杂种植株
胞质基因组
染色体组成及遗传
异源染色质鉴别
授予学位:
博士
学科专业:
发育生物学
导师:
夏光敏
学位年度:
2003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