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来源于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生首乌性平,味苦涩,微甘,具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的功能,临床用于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制首乌性变温,味转甘,入肝肾经,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功能,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高血脂症.临床常用其制品,生品少用.中药炮生为熟引起的药性改变与其内在物质基础的变化有关.内在物质基础的变化包括量变和质变,单纯一种成分的变化并不能全面解释整个单味中药饮片功效的改变,而中药何首乌中具有补肝作用的二苯乙烯苷,在炮制后含量降低,因此,仅以单一的成分指标来控制中药饮片的质量是不够的,必须全面考察何首乌中各类成分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变化规律,尤其应注意炮制前后发生了何种质变.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为评价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炮制工艺的筛选,优化以及炮制原理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方法.通过对炮制前后色谱指纹峰相对峰面积的比较,可以反映成分组成的量变,而制品中旧的色谱峰的消失及新的色谱峰的产生,又可以显示炮制引起的质变.该课题以何首乌为对象,测定了不同炮制程度的清蒸何首乌、加压清蒸何首乌、加压黑豆汁蒸何首乌中葸醌类、二苯乙烯苷类、还原糖类成分的含量,分析探讨了各种不同炮制程度制首乌中三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应用指纹图谱技术,找出了何首乌炮制前后高效液相图谱变化特征峰,比较何首乌常压蒸与加压蒸、清蒸与加辅料蒸之间的差异.该研究结果为筛选何首鸟的炮制工艺、确定药性改变的最佳炮制程度及其探讨何首乌炮制原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整理,选择何首乌清蒸和黑豆汁蒸两种蒸制方法、常压蒸和加压蒸两种加热方式作为炮制工艺考察对象.以葸醌含量为指标,筛选了何首乌炮制流程.比较了不同水处理方式、切制先后对制首乌的影响,筛选出先切制后蒸制,减少中间一部分水处理过程来进行何首乌炮制.按此流程,制备了不同加热时间的加压清蒸、加压黑豆汁蒸和常压清蒸的制首乌作为研究对象,供进一步研究使用.(2)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不同炮制程度的常压清蒸、加压清蒸和加压黑豆汁蒸制首乌的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并分析了各种制首乌中不同成分随蒸制时间变化的规律.(3)比较常压与加压,加黑豆汁与不加黑豆汁制品各成分变化规律,(4)建立何首乌的HPLC指纹图谱条件,对何首乌各制品进行分析,对加压清蒸何首乌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5)收集了来自全国四个省市的13批市售制首乌,对其进行传统质量考察,并运用HPLC指纹图谱对其进行分析.(6)综合各成分含量测定以及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该课题的研究为生熟异治的中药,阐明其炮制程度与药性改变的关系,寻找其药性改变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探讨其炮制原理、确定最佳工艺提供了新的研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