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旱作水稻/花生间作系统的氮素供应特征及产量优势

旱作水稻/花生间作系统的氮素供应特征及产量优势

扫码查看
该研究采用大田小区实验和15N同位素标记盆栽实验对旱作水稻/花生间作这一新的种植方式在2001~2002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索实现旱作水稻的新途径,揭示旱作水稻和花生间作的产量优势,并研究了旱作水稻/花生间作系统的氮素供应特征,以及这一种植方式对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以及对后茬小麦生长的影响.1.通过2001~2002两年田间小区试验,对旱作水稻与花生间作的产量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花生间作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通过间作可以提高产量18~41%.2.采用根系分隔处理的研究方法和15N同位素稀释标记示踪法,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研究了水稻/花生间作系统的氮素营养优势,间作花生的生物固氮效率.3.用花生叶片15N富积标记法和¨N同位素稀释法(ID法)两种不同方法比较研究了对水稻/花生间作系统中花生向水稻的氮素转移,不同氮肥供应水平对氮素在水稻/花生间作系统转移的影响,同时,用15N的富积标记法研究了花生根系腐解对间作系统氮素转移的贡献.4.不同种植方式处理中,花生单作的土壤矿质氮含量最高,其次为间作处理,水稻单作的土壤矿质氮含量最低,花生/水稻间作减少了土壤氮素肥力下降的程度,提高了土壤的可持续性利用水平.

褚贵新

展开 >

花生 旱作水稻 间作 氮素固定与转移 产量优势 <'15>N

博士

植物营养

沈其荣

2003

南京农业大学

中文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