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历来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历史上汉民族通用语的基础方言区.该文以东端的徐州和西端的洪洞为重点,以中部的洛阳、郑州、金乡为参照,对这五地方言的语音、词汇进行对比研究,并对洪洞、徐州方言发展趋势做初步探讨.从东到西,五地特征显著:声母的[n]逢齐齿和撮口韵母读舌面音[n];复元音韵尾简化为单元音韵尾;入声次浊声母多读阴平,少数读去声;一些普通话中已消失的古汉语词汇仍活跃在五地方言中.徐州和洪洞距离虽远,除了五地共有的特点外还有一些仅为两地共有的特征,如庄精合流,今开口呼读[ts]、[ts']、[s]等.共同的中原官话源头和历史上的多次移民是两地方言相同的原因;周边环境影响和自成一体的地理环境、社会风俗是两地方言相异的原因.随着推普工作的大力开展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徐州和洪洞方言各自快速向普通话靠近,使得两地方言逐渐趋同.这种方言向共同语靠拢的趋势可能使一些方言逐渐消失,使语言单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