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径流挟带土壤氮、磷、氟进入水体是造成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位于滇中高原的抚仙湖是中国的第二深水湖,具有饮用水、渔业、工农业用水、旅游等多种功能,是流域内人民的生命之源.位于抚仙湖流域东北角的磷矿开采区在十六年的开采过程中,长期处于无序的深度剥离式开采状态,地表植被受到很大的破坏,整个磷矿开采区水土流失加剧.随径流流失的土壤营养盐流入抚仙湖,增加了湖体的污染负荷量,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该研究依区域年降雨量的差异,将抚仙湖磷矿开采区年降雨量分别为1200-1300mm和1000-1100mm的区域划分为东大河流域磷矿区和帽天山磷矿区两个研究单元,通过设置野外径流小区,在自然降雨状态下对磷矿开采废弃地与矿区现有主要植被类型的径流量及土壤营养盐全氮、全磷和氟化物随径流流失量进行比较研究,为矿区植被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不同植被类型相同雨强径流量对比研究;2.同一植被类型不同雨强径流量对比研究;3.不同植被类型相同雨强土壤TN、TP、F流失量对比研究;4.同一植被类型不同雨强土壤TN、TP、F流失量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降雨历时是影响各植被类型地表径流的关键因子,各植被类型产流量因类型不同而不同.其中径流量大小与植被总盖度、土壤总孔隙、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地表凋落物厚度及重量呈负相关.各植被类型总径流量次序为:灌草丛>云南松灌丛>云南松混交林>华山松林>竹林>桉树林,除灌草丛外各种植被类型均能对降雨径流取到较强的滞留作用.2.各植被类型径流中TN、F<'->含量与土壤全氮、有效氮、氟化物含量关系不明显,NP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在不同雨强情况下径流中TN含量变化起伏较大,TP和F<'->的含量变化较为平缓.3.各植被类型土壤TN、TP、F<'->流失量主要取决于地表径流量,而与径流中TN、TP、F<'->含量关系不大,流失总量次序与径流总量次序相一致.4.同一植被土壤TN、TP、F<'->流失量与径流中TN、TP、F<'->含量相一致.华山松林、混交林和竹林流失总量次序为:TN>F<'->>TP,桉树林和云南松林为:TN>F<'->>TP,云南松灌丛为:F<'->>TN>TP,灌草丛为:F<'->>TN>TP.5.降雨强度是矿山废弃地产流的关键因子,在大雨状态下矿山废弃地径流量和土壤TN、TP、F<'->流失量远大于各植被类型,对抚仙湖水质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土壤TN、TP、F<'->流失总量次序为:TN>T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