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利用不同策略获得抗SCMV转基因玉米的研究
利用不同策略获得抗SCMV转基因玉米的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玉米矮花叶病(MDM)是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由甘蔗花叶病毒(SCMV)的MDB株系(SCMV-MDB)引起。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策略,获得了高抗SCMV转基因玉米。 先构建了无标记基因的SCMV-MDB复制酶基因NIb的反向重复序列(SCMVirNIb)表达载体pSCMVirNIb。通过冻融法将pSCMVirNIb载体与抗除草剂标记基因(bar)载体分别导入农秆菌LBA4404,然后共转化玉米幼胚。通过除草剂梯度筛选,获得了Z3自交系再生苗,其中14株的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PCR扩增均呈阳性,目的基因DNA点杂交亦呈阳性。 构建了SCMV-MDB的外壳蛋白基因(cp)和改造过的Bt毒蛋白基因(crylacm)的双价表达载体pCr-Cp,农杆菌介导转化玉米自交系Z31,获得了再生苗。根据叶片涂抹除草剂抗性鉴定和cp基因及crylacm基因PCR检测结果,在冬季于温室种植7个T1代株行。对T1代人工接种SCMV,各株行均有抗、感株分离。T2代共种12个株系,人工接病、接虫,鉴定双抗性。结果T2代的12个株系均尚在分离,其中1个株系的双抗株率高于50%。其双抗株的cp基因和crylacm基因PCR检测均呈阳性,Bt毒蛋白试纸条检测,2株的检测线比较明显,表明Bt毒蛋白得到了表达。即获得了兼抗玉米螟的抗SCMV转基因玉米。 构建了无标记基因的SCMV-MDB反义cp基因表达载体pACP,农秆菌共转化玉米自交系Z3的幼胚,得到了再生株。T1代人工接种SCMV,有2个株行的抗病株率高于70%。PCR检测抗病株,其中1个株行有2株cp基因阳性而标记基因阴性,获得了无标记转反义cp基因抗病株。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白云凤
展开 >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dsRNA
无标记基因
双抗
甘蔗花叶病毒
玉米矮花叶病
农杆菌
授予学位:
博士
学科专业:
遗传学
导师:
王国英
学位年度:
2004
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Q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