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低频率超声刺激对核黄素生物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低频率超声刺激对核黄素生物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本文以阿氏假囊酵母(Ecemotheciumashbyii)为实验材料,寻找不同的刺激方式,来研究超声刺激对菌株的生长和次生代谢的影响,为超声波在发酵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 1.研究超声对E.ashbyii)生长的基本规律的影响。选用功率一定,频率分别为18、20、24、28、30kHz的超声波加载于该菌的摇瓶发酵过程中,加载方式是每12h刺激一次,每次全程30min,刺激30s,间隔30s。结果表明:在已知作用频率的刺激下,都对阿氏假囊酵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同时核黄素的发酵得率也有提高。该结果在24kHz的刺激作用下最为明显,在此频率超声作用下,发酵时间比对照组提前了36h,核黄素的发酵得率提高了2倍左右。 2.研究一定频率(24kHz)的超声波在阿氏假囊酵母生长的不同阶段刺激,对核黄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即分别在菌丝体生长和核黄素生物合成阶段施加超声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在菌丝体生长阶段,超声刺激是由于促进了微生物生长量的增加而使核黄素的发酵得率提高,效果显著;但在核黄素的生物合成阶段,超声刺激促进核黄素向胞外分泌,抑制代谢产物核黄素对次生代谢的反馈作用,从而导致核黄素的发酵得率的极其显著提高。 3.在核黄素的生物合成阶段,研究不同刺激时间和周期对核黄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阿氏假囊酵母发酵的104h开始刺激时,超声对核黄素向胞外分泌的效果才开始明显,可能的原因是在这以前代谢产物很低,不足以对核黄素的生物合成产生抑制,因此刺激效果不明显,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细胞内产生大量的核黄素,开始抑制核黄素的生物合成,加载超声刺激促进核黄素向胞外分泌,使核黄素对次生代谢的反馈作用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核黄素的发酵得率的显著提高,在108h左右,超声作用最为明显,此时核黄素的相对含量提高了40%左右。116h处理前后,核黄素的相对含量变化不大。因此可以得出,在发酵的104~112h是超声处理的最佳时间段。 4.用超声处理发酵液后,核黄素被释放到发酵液中,但随着发酵的继续进行,细胞内进一步合成核黄素,产物的浓度又逐渐升高,另一方面发酵液中的核黄素又有可能被胞壁吸附,再次形成产物对核黄素生物合成的抑制。研究结果表明,在104~112h时间段,每隔1.5h就需要再次超声处理。 5.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监视了超声刺激在阿氏假囊酵母发酵过程中丙酮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刺激会引起细胞内丙酮酸发生变化,同时发现,丙酮酸含量的变化与菌丝体干重和核黄素的含量的变化成一定的关系,说明超声刺激可能影响到三羧酸循环过程,从而改变整个代谢过程,最终导致核黄素的生物合成。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戴传云
展开 >
关键词:
超声波
阿氏假囊酵母
核黄素
生物合成
次生代谢
超声刺激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发酵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
导师:
王伯初
学位年度:
2003
学位授予单位:
重庆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