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北省水稻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现状分析

湖北省水稻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现状分析

扫码查看
水稻是湖北省主要粮食作物,提高湖北省水稻新品种选育进程,加快优良水稻新品种的推广步伐,对湖北省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都十分重要。本文依据湖北省近五年的水稻品种区试资料,分析了湖北省水稻育种与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分析湖北省水稻育种单位每年申请参加水稻品种区试的情况,可以看出,相对四川、湖南等省而言,湖北省的水稻育种产出实力并不强,水稻新品种选育进程较慢,杂交组合选育落后于四川、湖南等省。尽管湖北是两系杂交育种的发源地,但两系杂交种选育落后于湖南、江苏等省。 2.分析各区试品种的选育方法,可以看出常规杂交育种仍是当前主流育种方法,湖北省还没有一个转基因或利用分子生物技术选育的水稻品种通过审定。 3.由于湖北选育的水稻品种整体优势不强,因此当前推广的主流品种仍是外省育成的品种,只有恩施山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主要栽培品种以自育品种为主。湖北江汉平原由于早稻易遇夏季高温、梅雨,中稻易遇上8月上旬高温及8月下旬与9月初的低温,因此湖北对水稻品种的适应能力与抗逆性有较高要求,推广外地品种遇上不良气候,减产、减收情况经常发生,因此加强适应湖北稻区的水稻品种选育与自育品种的推广工作十分重要。 4.基于以上讨论,湖北水稻育种可采用如下对策:增加育种科研投入;联合攻关;适应新形势,调整水稻育种目标;育种手段、育种技术要提高;要结合湖北实际进行品种选育,重视品种的抗逆性;要明确品质改良技术难点,加大高档优质稻选育;重视特异种质资源利用;要发展两系育种,选育适应湖北气候的光温敏不育类型等。 5.湖北水稻新品种推广应用可采取如下对策: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要求,未经审定的品种,绝不推广应用;以湖北自育品种为主,适当选用外省优良品种;优质与高产是优良品种的主要评价指标,但要兼顾品种的抗逆性;重视特用水稻新品种的应用;根据湖北各地气候特点与种植习惯,重视早稻、中稻与晚稻以及杂交稻、常规稻的协调发展;重视种子质量检测;推进稻米产业化开发。

谢建平

展开 >

水稻 新品种选育 湖北

硕士

农业推广

曾汉来

2003

华中农业大学

中文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