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海南产猫须草的栽培方式与其药用活性成分比较分析
海南产猫须草的栽培方式与其药用活性成分比较分析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猫须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唇形科,肾茶属。其学名为肾茶[Clerodendranthusspicatus.(Thunb.)C.Y.Wu],猫须草是别名,由于其雄蕊细长,酷似猫的胡须,故有此名。猫须草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热带地区,近年发现在我国广西、云南等地海拔为950-1050m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有野生分布。云南傣医用于治疗小便热涩疼痛、腰酸腰痛等泌尿系统疾病已有2000年历史,海南民间用猫须草治疗急慢性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统结石等也有几百年的历史。现代研究显示,猫须草具有利尿、排石、抗菌、消炎、健肾、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提高免疫力等七种医疗保健作用。 本研究是在院校基金课题“海南民间偏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调查研究过程中,锁定这一功效神奇的药用植物并进行深入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近三年在海南岛上17个市县对猫须草分布状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仅在霸王林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分布,在五指山、尖锋岭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没有发现此植物。在儋州、昌江、三亚、琼中、屯昌、通什、陵水、海口等地有人工种植,文昌曾经有人种植过,但没有成功,其余市县没有发现野生分布和人工种植情况。 本研究采用压条、分株、扦插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等四种方法,均获得成功。其中压条繁殖的根大约在4天就开始萌发,到第10天,根的长度普遍长到2-3cm,15天左右就可以移栽。分株繁殖时去梢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在保证水分的情况下,分株繁殖成活率可达100%。扦插繁殖时用生根粉处理可以加快枝条根的生长,平均时间约为4.5d,老茎和嫩茎都可扦插,后者生根比前者快约0.5d。不同浓度的激素和不同种类的激素对猫须草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影响不同,其中0.1mg/L的NAA加1.0mg/L的BA诱导茎尖和茎节愈伤组织效果最好,0.1mg/L的2,4-D加1.0mg/L的BA诱导茎尖和茎节愈伤组织效果次之。而0.1mg/L的NAA加1.0mg/L的BA诱导节间和叶片愈伤组织效果最好。 通过在水田、玉米间种和橡胶林段等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猫须草的栽培条件和最佳栽培方式。(1)猫须草耐涝、怕旱,可以在水田种植。其每年有两个生长旺季,分别为2-5月和9-10月,一年四季均可开花,盛花期在10-12月,干物质年产量为3401.7kg/ha;(2)海南产猫须草在橡胶林段种植的产量较低,其生长速度较慢,干物质年产量为2201.10kg/ha(3)玉米间种和对照地种植的年产量为:玉米间种3881.94kg/ha,对照2761.38kg/ha,二者相差约1120.56kg/ha。 海南产猫须草成分测试结果,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玉米间种黄酮类化合物、迷迭香酸、熊果酸的含量最高,分别为0.646%、0.279%、0.332%。其次是水田,最低是橡胶林间种。海南产猫须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其中含氨基酸17种,天冬氨酸、谷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比其它氨基酸高出许多;矿质元素有:P、K、Na、Cu、Fe、Zn、Mn、Mg、Ca等,其中Ca和K的含量可达1.75%和15.74g/kg。维生素C含量较高,达到24.4mg/100g,维生素B含量为7.51mg/100g。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于旭东
展开 >
关键词:
猫须草
培养繁殖
栽培试验
耐涝怕旱
氨基酸
矿质元素
维生素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作物遗传育种
导师:
胡新文
学位年度:
2006
学位授予单位:
海南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Q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