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小麦-中间偃麦草抗锈病易位系的创制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小麦-中间偃麦草抗锈病易位系的创制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锈病(条锈、叶锈、秆锈)是小麦的重要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抵御病害的最有效途径。小麦近缘种中间偃麦草是小麦改良的重要基因源,对三锈免疫。本研究利用抗锈病的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C076(Z4)与普通小麦杂交,并对F1组培再生植株多次回交的BCF3的后代进行抗性和细胞遗传学鉴定,分别获得了抗条锈病和抗叶锈与秆锈病的易位系,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染色体定位。同时,应用RAPD和SSR的方法,筛选到了2个易位系中外源的中间偃麦草染色质所特有的分子标记。 1.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从BCF3后代中获得2个抗病易位系,一是纯合的短片段易位(WJs易位),二是杂合的跨臂易位(JsW易位)。 2.抗病鉴定结果表明,短片段易位(WJs易位)抗叶锈病和秆锈病,杂合的跨臂易位(JsW易位)抗条锈病。 3.通过顺序GISH-C分带和SSR分析,推测短片段易位(WJs易位)的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短臂端部约55%的区域属于小麦的7AS,长臂端部约55%的区域为中间偃麦草的Js染色体,其余可能是普通小麦的2D或7D染色体。 4.对短片段易位(WJs易位)和跨臂易位(JsW易位)进行RAPD分析,分别获得1个外源中间偃麦草染色质特有的分子标记S-9和S-3,以及二者共有分子标记S-8。 5.获得1个短片段易位(WJs易位)中的中间偃麦草染色质特有的SSR标记X-6。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高海波
展开 >
关键词:
小麦
锈病
中间偃麦草
染色体定位
分子标记
抗性鉴定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作物遗传育种
导师:
于卓、马有志
学位年度:
2006
学位授予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