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鼠李糖乳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加工特性研究

鼠李糖乳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加工特性研究

扫码查看
益生菌在促进人体健康和防止疾病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从大量分离获得的乳酸菌菌株中,筛选具有优良特性的益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为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产品奠定基础。 本论文从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即乳酸菌功能特性研究,以筛选获得性能良好的益生菌;对筛选获得的益生菌进行鉴定;益生菌加工特性研究。 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耐酸和耐胆汁酸盐试验,供试的15个菌株都能在pH3、0.3%胆汁酸盐中存活;供试菌株中有10个能在pH2、0.3%胆汁酸盐中存活5h,其中Q菌的生长情况最好,其耐受能力最强;在pH3、0.2%胆汁酸盐下只有Q菌能继续生长。 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了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幽门螺旋杆菌的试验,通过研究供试菌株对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最强的为Q菌,抑菌圈直径12.6mm,超过对照菌株BB-12的8mm。供试菌株大部分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最强的为B菌,抑菌圈直径13mm,其次为Q菌12.7mm,对照菌株BB-12为9.8mm。 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了体外粘附能力试验,通过研究,供试菌株中对Caco-2细胞粘附能力最高的为A菌,其粘附平均值为18.7±5.92个/细胞,其次为Q菌12.9±2.74个/细胞,对照菌株BB-12为10.7±2.46个/细胞。先用乳酸菌粘附2h后,Q菌和E菌对大肠杆菌竞争粘附抑制力最强;先用大肠杆菌粘附2h,再用乳酸菌粘附,粘附数与空白大肠杆菌粘附数相差不大。 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了抗氧化试验,通过研究Q菌受试品喂服小鼠8天使得SOD活力增强,MDA含量有所降低,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在功能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对筛选获得的Q菌,进行初步鉴定。经传统的形态学观察及代谢产物气相色谱测定分析,Q菌归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通过API50CHL试验条生理生化特性研究,鉴定Q菌99.9%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该菌株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号为CGMCCNo.1531,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510111588.9,菌株名为鼠李糖乳杆菌LVl08。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鼠李糖乳杆菌LVl08进行了16SrRNA基因的扩增与测序,BLAST在线比对结果是:与菌株LactobacillusrhamnosusMCRF-412和LactobacillusrhamnosusMCRF-27116SrRNA的基因序列只相差一个碱基,同源性高达99.9%。与全球最著名的益生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GGATCC53103的16SrRNA只相差2个碱基,同源性高达99.9%。再将序列与乳杆菌标准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作同源性分析,利用Clustalw软件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LV108与标准菌株LactobacillusrhamnosusATCC7469的同源性为99.4%。结合系统发育树及16SrRNA的部分序列分析结果,可将鼠李糖乳杆菌LV108判定为1株鼠李糖乳杆菌,这与生理生化等传统分类鉴定方法所得结果完全一致。 为了筛选特异性的分子标记,并在菌株水平上对鼠李糖乳杆菌更好地鉴定,首先对鼠李糖乳杆菌RAPD扩增体系进行了优化,得出RAPD扩增体系:采用模板100ng,25mMMg2+3.5μL,Taq酶1U,200μMdNTPs,10pmo1随机引物,反应总体积为25μL。PCR扩增参数:94℃2min,1次循环;94℃1min,36℃1min,72℃2min,40次循环;72℃10min结束。通过对20条随机引物的筛选,本文筛选到了1条在菌株水平具有鉴别意义的随机引物P4,序列为5'-CTGCGCTGGA-3',并得到了可区分鼠李糖乳杆菌LV108与其他鼠李糖乳杆菌的DNA分子标记,位于大约1500bp。 本文还对鼠李糖乳杆菌LV108的加工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研究显示:鼠李糖乳杆菌LV108在37℃培养27h活菌数量达到最高,最高达到8×109cfu/mL;鼠李糖乳杆菌LV108具有良好的贮藏特性,在4℃甚至25℃贮藏过程中,活菌数量均未降低,反有少量升高;在冷冻干燥下,用脱脂乳培养的鼠李糖乳杆菌LV108存活率达到56.7%,而BB-12仅为44.8%,喷雾干燥下乳酸菌的存活率仅达到0.70%左右,冷冻干燥效果明显好于喷雾干燥。研究表明鼠李糖乳杆菌LV108具有较好的加工稳定性。

薛银刚

展开 >

益生菌 鼠李糖乳杆菌 16S rRNA 系统发育树 乳酸菌功能

硕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顾瑞霞

2006

扬州大学

中文

Q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