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种子生产对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的要求较高。本文主要研究了播种行距,灌水量,N、P、K肥施用量,植物生长延缓剂,微肥,干燥剂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同时也对紫花苜蓿种群的生长冗余进行了研究。通过两年(2003~2004)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播种当年和生长第二年,不同行距和灌水量处理下甘农3号紫花苜蓿的物候期和种子产量不同。①生长第二年,甘农3号紫花苜蓿的生育期比播种当年提前50~53d。同一年份,随着行距增大,各生育时期相应提前,株高降低;同一行距不同灌水量和施肥量间物候期利株高相近。②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田的播种行距较小时,植株覆盖地表,棵间蒸腾小,土壤含水量较高;随着行距增大,植株棵间蒸腾增大,土壤含水量迅速下降。在同一行距下,随着灌水量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③播种当年和生长第二年,行距为100cm、灌水量为900m3/hm2时实际种子产量最高,分别为501.9kg/hm2和1503.26kg/hm2。④不同行距和灌水量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行距对有效分枝数/m2、花序数/枝条、豆荚数/花序和籽粒数/豆荚的影响较大,灌水量对所有种子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均较小。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豆荚数/花序和籽粒数/豆荚与表现种子产量极显著正相关,R2=0.883**和0.877**;花序数/枝条与表现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R2=0.746*。 2.N、P、K肥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群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不同。①施肥量为47kgN/hm2、120kgP2O5/hm2、30kgK2O/hm2时,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田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处于最佳配合状态,有限能量向繁殖部分分配的比例最高,实际种子产量最高,为1256.42kg/hm2。②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籽粒数/豆荚和豆荚数/花序与表现种子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9**、0.868**。施肥量为47kgN/hm2、120kgP2O5/hm2、30kgK2O/hm2时,N、P、K肥通过提高花序数/枝条、豆荚数/花序和籽粒数/豆荚来提高实际种子产量。 3.植物生长延缓剂矮壮素(CCC)、多效唑(PP333)和乙烯利(EP)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不同。①三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均不同程度地抑制紫花苜蓿的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紫花苜蓿植株从出苗(返青)期到开花期持续的时间明显延长,开花到种子成熟持续的时间缩短。②三种植物生长延缓剂中,PP333对紫花苜蓿营养作用和生殖生长的调控作用最强。它通过降低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来抑制其营养生长,使分配于生殖生长部分的能量增加,繁殖分配率和收获指数提高,种子产量提高。③在紫花苜蓿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豆荚数/花序和籽粒数/豆荚与表现种子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和0.852**,花序数/枝条与表现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R2=0.731*。④PP333主要通过提高豆荚数/花序和籽粒数/豆荚,来提高紫花苜蓿的种子产量,实际种子产量比对照提高43.75~67.01%,同时,种子的发芽率也有所提高。 4.钼酸铵、硼酸、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硫酸铜等微肥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不同。①播种当年,各微肥处理下甘农3号紫花苜蓿的种子产量较低,平均产量为385.67kg/hm2,生长第二年种子产量较高,平均产量为802.84kg/hm2。两年的实际种子产量极显著正相关,R2=0.938**。②0.05%钼酸铵对紫花苜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调控作用最强。该微肥处理下,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分别为506.24kg/hm2(播种当年)和956.21kg/hm2(生长第二年),比对照提高47.06%和26.94%。其主要通过提高花序数/枝条、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和千粒重米促进紫花苜蓿的生殖生长,提高紫花苜蓿的种子产量。③在紫花苜蓿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豆荚数/花序和花序数/枝条与表现种子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9**和0.891**。 5.MgClO4、K2CO3和EP等干燥剂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茎叶失水率、种子产量、千粒重和发芽率的影响不同。三种干燥剂中,MgClO4的干燥效果最好。结荚期叶面喷施1.2%MgClO4后,甘农3号紫花苜蓿茎叶的失水率增大,牧草在田间的晾晒时间缩短,种子损失率降低,种子产量比对照提高31.4%。该干燥剂对紫花苜蓿种子的饱满度和质量无负面影响。K2CO3的干燥效果也较好,使牧草的失水率增大,但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的饱满度和发芽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6.生长冗余是造成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产量低的主要原因。①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与繁殖分配率极显著负相关,繁殖分配率与表现种子产量极显著正相关。②生长第二年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田的最佳种群结构为,播种量2.8kg/hm2,行距1.0m,灌水量900m3/hm2,群体密度177万株/hm2,有效分枝138万株/hm2。该种群结构下,有限能量向生殖部分分配的比例最大,繁殖分配率和收获指数最高,表现种子产量最高。如果灌水量>900m3/hm2,则会使营养生长过旺,产生大量生长冗余,繁殖分配率和收获指数下降,紫花苜蓿种子产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