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桉树同安钮夜蛾生态学特性及其控制的研究
桉树同安钮夜蛾生态学特性及其控制的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同安钮夜蛾(AnuaindiscriminataMoore)是近年来桉树产区出现的新的重要害虫。本文对桉树同安钮夜蛾的生物学特性、林间的空间分布及其防治技术,不同温度或不同寄主植物对其实验种群的影响等内容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描述了同安钮夜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 同安钮夜蛾幼虫共7龄,幼虫头宽逐龄以1.423倍递增。在广东省梅州地区1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 在20-30℃恒温下,同安钮夜蛾各虫态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用直线回归法求得的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8.65℃,有效积温为1317.10日度;而用直接最优法求得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29℃和1265.79日度。 用生命表方法评估不同温度对同安钮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范围内,27.5℃、30℃、25℃、20℃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91.89、31.71、19.35、1.97,即同安钮夜蛾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较适温度是27.5℃左右;通过建立不同温度下的生命生殖力表计算出不同温度下同安钮夜蛾的生命表参数。 同安钮夜蛾幼虫在林间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幼虫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其聚集密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其虫口密度在同一树冠不同方向或层次上的分布差异不显著。坡向会影响同安钮夜蛾幼虫的密度分布,南坡幼虫密度5.93头/株,显著高于北坡的2.82头/株。 林间调查表明,幼虫期危害桉树,尤其对尾叶桉危害最严重;在梅州地区5-6年生尾叶桉U6林分中,每年仅有1个发生高峰期,一般在9月出现。桃金娘科植物中,同安钮夜蛾的寄主植物有尾叶桉、尾巨桉、尾细桉、赤桉、大叶桉、托里桉、白千层、番石榴、乌墨(海南蒲桃)等;而不取食的植物有肖蒲桃、串钱柳、红胶木、红果仔、蒲桃、洋蒲桃、窿缘桉、柠檬桉等。 通过对同安钮夜蛾幼虫对不同桉树品种的嗜好性试验,结果表明:同安钮夜蛾分别以尾叶桉U6、尾巨桉33和尾巨桉196为食料的情况下,其幼虫期和全世代发育历期由长到短依次为尾巨桉33>尾叶桉U6>尾巨桉196。建立了同一温湿条件下的不同寄主植物对同安钮夜蛾影响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经生命表方法评价可知尾叶桉U6是同安钮夜蛾最适宜的寄主,其次为尾巨桉33,最后为尾巨桉196,它们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19.364、130.823、123.265。 得到该幼虫对它们的危害程度自高至低依次为尾叶桉U6、尾巨桉33、尾巨桉196、尾细桉M1。 不同桉树品种叶片内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总酚含量与幼虫食叶量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感虫尾叶桉U6叶片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桉树品种,没食子酸含量明显低于尾细桉M1;而含水量、淀粉、蛋白质、类黄酮、花色素苷、没食子酸、邻苯二酚、单宁含量与幼虫食叶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感虫的尾叶桉U6叶片中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和16种氨基酸含量之和比其它3种桉树无性系含量少;甘氨酸含量比其它无性系高。 室内药效测定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B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1500倍液毒杀同安钮夜蛾3龄幼虫的效果显著,杀虫率均超过90%。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方面考虑,生产上宜试用阿维菌素或灭幼脲Ⅲ号。 在林间试验表明,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阿维烟剂2000倍液和Bt500倍液对同安钮夜蛾幼虫的杀虫效果好,杀虫率在90%以上,其中高效氯氰菊酯达100%。从可持续控制害虫方面考虑,则应推广使用阿维烟剂来控制同安钮夜蛾。 对从同安钮夜蛾幼虫分离的病原物进行鉴定,初定名为同安钮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AiNPV。 同安钮夜蛾病毒的室内毒力测定表明,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幼虫死亡率随着感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浓度对数与机率值的回归方程为y=0.4206x+3.0947,并据此方程算出了致死浓度LC5o、LC70分别为3.4×104和3.8×107。将病毒6种浓度的逐日校正死亡率变成机率值,建立与各浓度死亡时间关系的回归方程,通过回归方程获得了病毒6种浓度感染3龄幼虫后的致死时间LT50、LT70和LT90。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陈志云
展开 >
关键词:
同安钮夜蛾
生物学特性
核型多角体病毒
桉树
害虫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森林保护学
导师:
李奕震
学位年度:
2006
学位授予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Q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