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为了有效地保护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丰富而独特的植物多样性,本文在保护区植被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植物群落调查分析方法、植物区系组成分析方法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物种多样性层次野外调查和编目统计结果表明,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维管植物248科1316属3767种,分别占全国维管植物总科、属、种数的68.13%、40.99%、13.87%。其中种子植物201科1202属3517种及变种,包括新分类群8种和新记录种12种。从植物区系组成来看,热带分布科占总科数的74.67%,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74.21%;热带分布属中以亚洲热带分布属最多,占总属数的28.17%。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该地区的植物区系具有热带亚洲区系的特点,属于古热带植物区,马来西亚亚区中的滇、缅、泰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此区系具热带北缘的性质。本区地史上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甚小,使其作为植物的避难所,保存了大量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保护区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8种,云南省级保护植物52种。本区还有东亚特有科6个,中国特有属10个,中国特有种911种,隶属427属,129科,占总种数的25.90%,铜壁关特有种43个。 植物群落多样性层次将该区植被划分为7个植被型、14个植被亚型、41个群系。应用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来测度群落内的多样性(α多样性),用Sorenson指数来测度群落间的多样性(β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Margalef指数值的变化符合生物多样性随海拔的增高而降低的规律。各植被类型的Pielou指数均大于0.9,高均匀度体现出群落具有较多的稀疏种和较少的富集种。任意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Sorenson指数值均超过0.5,说明保护区内各种植被类型之间具有较高的生境异质性。对铜壁关龙脑香林群落研究结果表明,在龙脑香林组成中,有95.5%的属为热性区系;上层乔木以阿萨姆娑罗双占优势,群落内乔木树种数和个体数随径级增加呈下降趋势;群落下层植物种类多样,木质大藤本发达,具有板根、老茎生花现象等,因此认为,铜壁关的龙脑香林属热带季雨林,是缅甸北部的热带雨林向东北分布的极限类型。 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使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花费法等对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直接使用价值为5223.6万元,间接使用价值为132285.02万元,生物多样性所产生的生态功能价值远远超出其产生的实物价值。根据植物的用途,将保护区主要资源植物划分为12大类,共计1050种。铜壁关地区植物多样性受威胁原因主要来自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生境片断化、毁林开荒、资源过度利用、森林火灾、旅游等。针对存在的威胁因素,采取建立生物走廊带,建立瑞丽珍稀植物园,建立生物防火隔离带,加强生态旅游的管理,社区共管等措施,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进行有效地保护。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尹五元
展开 >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植物群落
调查分析法
植物区系组成分析法
生物多样性指数
授予学位:
博士
学科专业: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导师:
王建中、张志翔
学位年度:
2006
学位授予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