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葡萄果实抗灰霉病机制研究

葡萄果实抗灰霉病机制研究

扫码查看
葡萄灰霉病是葡萄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该病不仅发生在田间,更是产后贮藏过程中的毁灭性病害。虽然有高效杀菌剂和先进的贮藏技术,但每年因灰霉病造成的葡萄产后损失依然高达50%,一般损失也在20%~30%,并且严重影响葡萄的品质。 本论文拟以抗病阶段的青果为对照,分析抗、感果实上微生物群落、果实表面分泌物及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差异,揭示贮藏期葡萄灰霉病的发生与果实上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果实营养状况的关系,为进一步通过微生物调控和营养调控防治贮藏期葡萄灰霉病奠定基础。研究结论如下: 1.葡萄果实表现阶段抗病性 葡萄果实表现阶段抗病性。葡萄随果实成熟抗病性降低,两个品种表现出相同规律,果实成熟后,红提明显比森田尼抗病,但在青果期森田尼的抗病性反而比红提抗病。 接种鉴定结果与自然发病结果一致。 2.葡萄果实上的微生物多样性与灰霉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葡萄果实上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数量随生育期发生显著变化。葡萄果实的感病性与其上寄(习)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微生物群体中,细菌、放线菌比例越多,葡萄果实越抗病。花期已能分离到灰霉菌,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分离到的灰霉菌比例不断增多,贮藏期灰霉菌数量急剧增加,成为真菌的绝对优势群落。 3.葡萄果实表面分泌物与灰霉病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 不同生育期的葡萄果实表面分泌物对灰霉菌孢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促进作用大小和田间葡萄灰霉病的发病程度表现了高度一致性。贮藏期葡萄果实表面分泌物对病菌孢子的促进作用最大,该时期的葡萄果实发病最严重;青果期表面分泌物促进作用最小,该时期的葡萄果实在田间也是最抗病的。 4.葡萄果实营养成分与灰霉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葡萄果实中的可溶性糖、有机酸、单宁与果实的抗病性存在相关性。可溶性糖与抗病性呈负相关,有机酸、单宁与抗病性呈正相关。本试验未能明确白藜芦醇与葡萄抗病性的相关性。 5.葡萄果实中主要生化物质对灰霉病菌生长发育有影响 葡萄糖和果糖对灰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极显著促进作用。苹果酸和酒石酸对灰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单宁对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单宁对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白藜芦醇对灰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在防治灰霉病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以上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糖含量的减少、有机酸和单宁含量增加是葡萄抗灰霉病的重要因子。

陈宇飞

展开 >

葡萄 葡萄灰霉病 抗病机制 微生物群落 表面分泌物 营养成分

硕士

植物病理学

文景芝

2006

东北农业大学

中文

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