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植物提取物对褐飞虱生物活性筛选及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植物提取物对褐飞虱生物活性筛选及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38科89种植物98个样品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的产卵忌避作用、驱避作用和触杀作用,进一步测定了有效植物萃取分离物和硅胶柱层析分离物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并初步探讨了活性组分的作用机理。结果如下: 产卵忌避作用: ①在10g/L浓度下,多数植物提取物对褐飞虱有不同程度的产卵忌避活性,有12种植物24h产卵忌避率达到50%以上,其中以断肠草枝叶Gelsemium elegans、红楝子枝叶Toona sureni和鸦胆子Brucea,iavanica活性最强,24h产卵忌避率分别为79.22%、76.63%和76.08%。 ②红楝子和断肠草氯仿萃取物活性较高,24h产卵忌避率分别为98.17%和90.26%;其次为红楝子乙酸乙酯萃取物和鸦胆子脂溶部分,产卵忌避率分别为88.70%和86%;其它分离物均在65%以下。 ③红楝子氯仿萃取物5个硅胶柱层析分离物中,样1的产卵忌避作用最好,24h平均产卵忌避率达79.06%,产卵忌避中浓度(ODIC<,50>)为4.61g/L:其次为样5,产卵忌避率为72.47%,ODIC<,50>为5.24g/L。 驱避作用: ①在浓度为10g/L下,有8种植物提取物对褐飞虱3龄若虫24h驱避率大于50%,分别是苦木Picraasma quassioides(70.57%)、灵香草Lysimachia foenum-graecum(68.87%)、巴豆Crotin tiglium(68.64%)、鸦胆子(54.38%)、红楝子枝叶(53.75%)、断肠草枝叶(53.53%)、番荔枝Annona squamosa(52.45%)和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50.21%);其它提取物对褐飞虱3龄若虫驱避效果较差,驱避率均低于50%。②苦木氯仿萃取物、灵香草乙酸乙酯萃取物和红楝子氯仿萃取物对褐飞虱3龄若虫驱避效果较好,24h平均驱避率分别为83.85%、78.65%和72.41%;其次为苦木正丁醇萃取物、断肠草氯仿萃取物、灵香草正丁醇萃取物和红楝子乙酸乙酯萃取物,24h平均驱避率均大于50%,其它萃取物驱避率均低于50%。 触杀作用: ①在20g/L浓度下,多数植物提取物对褐飞虱3龄若虫均没有触杀活性,只有苦木、鸦胆子、断肠草枝叶和断肠草藤茎提取物触杀效果较好,24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 00%、73.80%、70.86%和53.34%。 ②供试浓度为10g/L时,苦木和鸦胆子氯仿萃取物的触杀效果最好,24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6.37%和96.70%;其次为断肠草氯仿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24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4.33%和64.05%;其它萃取分离物的触杀效果较差,24h校正死亡率均小于20%。说明了苦木、鸦胆子和断肠草提取物对3龄褐飞虱若虫的触杀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氯仿萃取物中。苦木氯仿萃取物致死中浓度(LC<,50>)为1.66g/L;鸦胆子氯仿萃取物的LC<,50>为1.51 g/L。 ③鸦胆子氯仿萃取物的9个硅胶柱层析分离物中。样6和样9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触杀效果较好,24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5.47%和84.38%;其它样品触杀效果较差,24h校正死亡率均低于30%。 活性组分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 ①红楝子氯仿萃取物、灵香草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以及苦木氯仿萃取物对褐飞虱体内蛋白质含量变化有一定影响。其中用红楝子氯仿萃取物、灵香草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处理后褐飞虱体内蛋白质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并在24h左右接近对照水平;苦木氯仿萃取物对试虫蛋白质含量变化影响很大,在24h处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水平,仅是对照的70%。②饲毒处理后,红楝氯仿萃取物、灵香草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及苦木氯仿萃取物对褐飞虱体内蛋白酶活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苦木氯仿萃取物的作用效果显著,试虫体内蛋白酶活力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24h处抑制率达49.73%;用灵香草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处理一定时间后褐飞虱蛋白酶活力显著降低,但蛋白酶下降后很快得到恢复,并在处理24h左右接近对照水平;红楝氯仿萃取物处理20h后蛋白酶活力显著下降,在24h处蛋白酶活力抑制率达26.20%。 ③断肠草氯仿萃取物、苦木氯仿萃取物和鸦胆子氯仿萃取物对褐飞虱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断肠草和苦木氯仿萃取物处理后褐飞虱AchE活性大小在24h内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24h处AchE活性抑制率分别达53.43%和76.16%;经鸦胆子氯仿萃取物处理后,褐飞虱体内的AchE活性在8h左右受到最大抑制,抑制率为72.66%,随后虫体AchE活性逐渐恢复,处理后24h接近对照水平。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红楝子、断肠草、灵香草、苦木和鸦胆子对褐飞虱生物活性较高,具有一定研究开发价值。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制开发新型高效植物源农药提供了线索和理论依据。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覃柳燕
展开 >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植物提取物
褐飞虱
生物活性
作用机理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导师:
曾涛、韦绥概
学位年度:
2006
学位授予单位:
广西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