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咬合平面特征与咀嚼运动关系的研究

咬合平面特征与咀嚼运动关系的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 通过观察个别正常牙合青年人咬合平面倾斜度及颅面部的解剖特征,分析咬合平面个体特征与咀嚼运动轨迹的关系,探讨咬合平面在口颌系统中的作用,以期在形态与功能上为定位咬合平面提供一定的初步参考依据。 材料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43名个别正常(牙合)青年人受试者(男17例、女26例)。①嘱受试者咬合在牙尖交错位,在标准体位下,用X线头影测量机(Sirona Orthophos DS Ceph,Germany)拍摄受试者的头颅正侧位片,将其输入WinCeph8.0头影测量分析软件后,提取颅面部解剖标志点数据,分析颅面部解剖特征、冠状面咬合平面倾斜度(咬合平面与两侧眶下缘最低点连线的夹角)、矢状面咬合平面倾斜度(咬合平面与鼻翼耳屏线的夹角);②在安静的房间内,使受试者头位保持与拍摄头颅正侧位片时一致,用BioPAK Ⅱ口颌系统功能诊疗仪(BioPAK system,BioResearch,Version 5.01,USA)记录受试者下颌切点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的咀嚼运动轨迹,用BioPAK系统的配套软件对以上测量得到的原始信号进行提取;③分析矢状面咬合平面倾斜度与咀嚼运动轨迹的关系。用SPSS13.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冠状面咬合平面与两侧眶下缘最低点连线近似平行。 2.矢状面:①咬合平面倾斜度为2.11±3.82。,个体问差异大;②咬合平面倾斜度与下颌平面角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61(p<0.05);③咬合平面倾斜度与上、下中切牙长轴交角成负相关,相关系数r=-0.49(p<0.05)。 3.矢状面咬合平面倾斜度与冠状面咀嚼运动轨迹最大侧向位移成负相关,相关系数r=-0.52(p<0.05)。 4.咬合平面与牙合期及牙合期外上段(牙尖交错位及其附近)的矢状面咀嚼运动轨迹近似垂直;矢状面上,咬合平面倾斜度与(牙合)期外上段的咀嚼运动闭合轨迹角成正相关(p<0.05)。 结论: 1.矢状面咬合平面倾斜度个体差异大,颅面部解剖形态差异影响其倾斜度,特别是下颌体陡度及上、下颌前部牙弓突度。 2.矢状面咬合平面倾斜度与冠状面咀嚼运动轨迹最大侧向位移成负相关。 3.矢状面咬合平面倾斜度对咀嚼运动有引导作用。

李少华

展开 >

咬合 平面 特征

硕士

口腔临床医学

林雪峰

2008

中山大学

中文

R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