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山茱萸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种壳结构、种壳透性、胚培养萌发情况及对种子各部分浸提液生物测定,探讨种子休眠的原因;对种子进行激素浸种和不同温度的层积处理,寻找有利于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对层积过程中种子的内源激素含量、营养物质含量和部分代谢酶活性进行测定,进一步揭示种子休眠机理。研究结果如下: 1.山茱萸种壳的透水、透气性差及种皮的机械束缚是山茱萸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离体胚萌发证实,种胚本身无休眠特性;通过内源抑制物的测定发现,山茱萸外果皮和种壳浸提液对白菜籽生长的抑制作用极强。 2.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得到外果皮和种壳的各相。外果皮和种壳的乙酸乙酯相和甲醇相对白菜籽发芽率和苗高、根长生长都有较强抑制作用。 3.层积处理过程中,营养物质代谢逐渐加强,种子内脂肪、淀粉含量大体呈现下降趋势,与之相关的代谢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蛋白质和糖类处于不断的转化和利用状态。 4.各处理种子内激素含量处于波动变化之中,GA3含量大体呈现上升趋势,ABA含量大体表现下降趋势,IAA、ZR含量变化较复杂。 5.层积发芽结果表明,昼夜变温层积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层积,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在此条件下,采用GA3溶液浸种对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试验采用浓硫酸处理种皮效果不理想,如果酸蚀时间控制不当,会导致种子层积过程中大量出现霉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