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福寿螺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效果的研究

福寿螺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效果的研究

扫码查看
本试验以淡水福寿螺为研究对象,对其身体各个组织及其组织液抗菌肽成分进行了提取和分离,并对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试验1:福寿螺抗菌物质分离方法的探讨目的:对福寿螺体内抗菌物质分离的初步探索。方法:本试验采用硫酸铵提取法、甲醇浸提法、Tris-HCL 浸提法、改进的乙酸提取法四种不同的方法对福寿螺的肠道,组织液,肝和肌肉组织分离抗菌肽,研究福寿螺体内产生抗菌肽的能力和抗菌效果.结果: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乙酸浸提法能分离出具有抗菌活性的粗提物,同时以福寿螺的组织液和肠提取物的抗菌效果明显,而其它三种方法均不能从福寿螺体内分离抗菌物质。结论:乙酸浸提法可从福寿螺的组织液和肠组织中分离出抗菌物质。 试验2:福寿螺抗菌肽的纯化目的:研究福寿螺抗菌肽纯化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sephadexG-100凝胶柱过滤层析福寿螺抗菌肽,层析柱规格为2.5×60cm,洗脱液为0.2mol/L的氯化钠溶液,流速为0.6 ml/min,8 min/管。结果:分离效果比较明显,峰之间区分非常明显,其中活性峰为Ⅱ峰的27~32管。 试验3:福寿螺抗菌肽鉴定和性质的研究目的:对分离纯化的福寿螺抗菌物质进行鉴定。方法:选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温度、pH值对福寿螺抗菌物质进行鉴定。结果:分离的抗菌肽的电泳图谱为单一条带,其分子量约为5000~7000 Da;40℃-80℃处理30min其抗菌活性基本没有变化,90℃处理30min抗菌活性略有下降;在pH6.5~7.5的近中性环境中,福寿螺抗菌肽的抗菌活性最强,偏酸性(pH<6.0)或偏碱性(pH>8.0)的溶剂环境均可导致福寿螺抗菌肽的抗菌活性降低。结论:分离纯化的抗菌物质是一种单一、耐热的、小分子的肽类。 试验4:福寿螺抗菌肽抗菌谱的测定及抗菌机制的研究目的:研究福寿螺抗菌肽的抗菌谱和抑菌机制。方法:琼脂糖弥散抗菌法测定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枯草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应用扫描电镜方法观察抗菌肽对大肠杆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抗菌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枯草杆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μg/ml、25μg/ml、100μg/ml、25μg/ml。扫描电镜观察,加入福寿螺抗菌肽的大肠杆菌表面形态结构萎缩,粗糙,内容物外流。结论:抗菌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枯草杆菌有一定的抗菌抑菌的作用。

唐书明

展开 >

福寿螺 抗菌肽 分离纯化

硕士

临床兽医学

黄志坚

2008

福建农林大学

中文

S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