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

扫码查看
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以量化研究为基础,结合质性分析深挖数据背后的意义;在研究视角上,以实然分析为依据,结合应然分析,既揭示现状也提出期望。研究结论如下: 从教师指导行为的总体特征看教师指导行为频次较高;以教师主动发起的指导行为为主;以游戏材料相关的指导主题为主;以教育者身份指导为主;以语言指导方式为主;指导结果以幼儿接受为主。因此,教师应弱化外在权威,增强内在权威,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从贯穿教师指导行为的两条主线看从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指导行为看:在指导身份、情绪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专家教师比新手教师更能灵活运用三种指导身份,新手教师比专家教师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情绪态度;在指导主题、语言指导方式、动作指导方式、指导结果上无差异。因此,新手教师应不断增强专业敏感性,专家教师应该始终保持专业求知欲、进取心和童心,而且都应深入学习游戏理论,增强指导技能。从教师主动发起与幼儿引发的指导行为看:在指导主题、指导身份、教师语言指导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情绪态度、指导结果上无差异。因此,教师对游戏情境应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同时善于营造一种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正向、积极的游戏氛围。 从教师指导行为的三个重要问题看从教师指导身份看:研究者认为教师游戏者指导身份是合理的,教师应突破游戏者身份的若干困境,建立教师作为游戏者指导身份的角色规范。从语言指导方式看:研究者认为教师运用语言指导方式时需要注意建议变指令、指令变独断、询问变质问、陈述变独自、鼓励变味和示范失范等问题,同时把握语言指导的层次性特点。从角色游戏情境中值得教师关注的问题看:研究者认为角色游戏中有四类值得教师关注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把握需要解决的问题,建构“问题-等待-协商-反思”的指导策略。

方建华

展开 >

中班幼儿 角色游戏 教师指导 指导策略 协商 教师关注 中值 游戏情境 层次性 示范 变质 指令 建议 运用语言 角色规范 教师作为 困境 游戏者 题解 营造

硕士

学前教育学

虞永平

2008

南京师范大学

中文

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