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刺葡萄皮色素的研究

刺葡萄皮色素的研究

扫码查看
“健康”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对天然植物生理活性成分展开研究,开发出为人类健康造福的天然植物功能产品,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天然色素,尤其是植物花色苷色素的开发利用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花色苷广泛存在于植物花、叶、果中,可作为天然食用色素和抗氧化剂。因为其安全、无毒且具有一定营养和药理作用,日益受到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及消费者青睐,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ёx.)原产我国陕西、甘肃、华中、华南及西南等地,近年在湖南省湘西北山区、湘南等地种植量不断增加。刺葡萄果皮厚实、色泽深、富含花色苷,且作为鲜果不可食用部分及葡萄加工的副产物,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实属可以开发利用的天然食用色素资源。但由于目前缺乏技术支撑,该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对刺葡萄皮色素开展系统的研究,有助于该植物资源得到迅速、合理、有效、全面的开发与利用,同时有助于这一优良品种的进一步推广种植,改善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故此,本文针对刺葡萄皮色素开发利用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开展研究。确立了刺葡萄皮花色苷的测定方法,探明了刺葡萄皮花色苷的含量;运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多项式回归分析,优化了刺葡萄皮色素的提取工艺参数;研究了刺葡萄皮色素在食品环境中的应用稳定性,并研究了刺葡萄皮花色苷的热降解动力学规律;筛选了刺葡萄皮色素纯化用合适的大孔树脂,建立了静态、动态吸附及解吸的工艺条件;采用薄层层析(TLC)、系列柱层析(CC)、HPLC等方法探索了刺葡萄皮色素的分离工艺,同时运用UV-vis、HPLC-MS、IR、NMR等手段,对刺葡萄皮花色苷进行了结构鉴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1、刺葡萄皮花色苷含量丰富,其色价值是赤霞珠葡萄皮的2.43倍,红提葡萄皮的2.87倍,巨峰葡萄皮的21.75倍。花色苷含量达到2.5227mg/g FW(以3’甲花翠素-3-葡萄糖苷计)。 2、以70%乙醇(含0.03%盐酸)作为刺葡萄皮粉色素的提取剂比较合适,料液比1:15,温度50℃,时间60min分别为单因素最优条件。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多项式回归分析,建立了色素提取量回归模型,得到响应面最佳条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调整为温度47℃,提取时间70min,料液比1:17。回归模型优化效果明显,预测精度高。以酸化水(含0.5%醋酸)作为新鲜刺葡萄皮色素的提取剂比较合适,料液比1:10,温度50℃,时间120min分别为单因素最优条件。回归模型得到响应面最佳条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调整为温度45℃,提取时间128min,料液比1:13。 3、pH值对刺葡萄皮色素稳定性影响很大,应在酸性环境中使用;室外强光加速花色苷的降解;H<,2>O<,2>导致色素液迅速褪色,抗坏血酸降低刺葡萄花色苷的稳定性,亚硫酸钠使色素液颜色变淡,刺葡萄皮色素在低浓度的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溶液(≤0.5g/L)中色泽稳定; Mg<'2+>、Mn<'2+>、K<'+>使色素液颜色稍减,Zn<'2+>、Ca<'2+>对色素液有一定辅色效果,Al<'3+>、Cu<'2+>使色素液吸光度明显增加,Fe<'3+>使色素液迅速产生黑褐色沉淀,失去花色苷的特点;蔗糖、葡萄糖、食盐对刺葡萄皮色素均有辅色作用,辅色效果与浓度有关;有机酸对刺葡萄皮色素的增色效果为草酸>柠檬酸>乳酸>没食子酸>硼酸。 4、刺葡萄皮花色苷的热降解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方程。同一pH值条件下,降低温度可显著延长刺葡萄皮色素的半衰期;不同pH条件下,刺葡萄花色苷降解所需的活化能Ea(pH1.0)>Ea(pH3.0)>Ea(pH4.5),说明热处理时,低pH值有利于刺葡萄皮花色苷的保存,但须注意pH1.0高温下(≥80℃)的水解作用。 5、在供试树脂中,HP-20大孔树脂为刺葡萄皮色素纯化最适用的吸附剂。其静态吸附最优条件为温度40℃,pH3,饱和吸附量达到32.0796mg/g湿树脂(色素原液浓度1.2357mg/mL,以天然葡萄皮色素标样计);洗脱液80%乙醇(含0.05%盐酸)可得最佳洗脱效果;动态吸附、解吸工艺参数,选用上样液浓度1.5891~3.1377mg/mL,上样流速4.5BV/h,洗脱速度3 BV/h,洗脱剂用量8 BV为宜,树脂动态饱和吸附量达到39.00mg/mL,湿树脂,解吸率92%以上,色素液纯化后色价为原来的5.93倍。 6、经系列柱层析(HP-20大孔树脂、聚酰胺、葡聚糖凝胶LH-20),从刺葡萄皮色素中分离出主要的花色苷单体AN1,占花色苷总量的85.805%,纯度95%以上。运用UV-vis、HPLC-MS、IR、NMR等手段鉴定其结构,确立AN1为锦葵啶-[3-O-β-D-葡萄糖基-6”-香豆酰]-[5-O-β-D-葡萄糖基]。另两种花色苷AN2、AN3的结构,经UV-vis、HPLC-MS初步推断AN2为芍药啶-[3-O-葡萄糖基]-[5-O-葡萄糖基],AN3锦葵啶-[3-O-葡萄糖基]-[5-O-葡萄糖基]。

邓洁红

展开 >

刺葡萄皮 花色苷 天然食用色素 测定方法 提取工艺 葡萄皮色素 热降解动力学 分离工艺

博士

园艺产品采后科学与技术

谭兴和

2007

湖南农业大学

中文

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