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白菜两种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蕾期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及相关基因克隆

白菜两种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蕾期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及相关基因克隆

扫码查看
在植物花粉发育过程中,大量基因参与小孢子发育、花粉壁构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花粉填充物合成等活动,这些基因高度有序的表达是获得可育花粉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基因突变或者环境条件改变都有可能影响花粉发育,甚至引起雄性不育。为研究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esis Makino,syn.B.rapa ssp.chinenesis)Polima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Bcpol97-05A’、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Bcogu97-06A’与其共同的保持系‘Bcajh97-01B’蕾期基因表达差异,我们采用cDNA-AFLP技术和ATH1 GeneChip研究三个材料蕾期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并揭示在相同核背景下两胞质不育材料蕾期基因表达的异同,为花粉发育利植物雄性不育提供分子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RACEs(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利同源克隆等方法从‘矮脚黄’白菜及近缘十字花科植物中克隆了一些重要基因。 (1)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Bcpol97-05A’、‘Bcogu97-06A’与‘Bcajh97-01B’蕾期基因表达差异,获得了98条阳性差异转录片段(transcript-derived fragments,TDFs),在‘Bcpol97-05A’与‘Bcajh97-01B'花蕾特异表达61条,‘Bcpol97-05A’花蕾中特异沉默30条,‘Bcpol97-05A’花蕾特异表达的12条。‘Bcogu97-06A’与‘Bcajh97-01B'花蕾存在差异TDFs有75条,其中在‘Bcogu97-06A’花蕾中特异沉默的40条,‘Bcogu97-06A’花蕾特异表达的8条。98条阳性TDFs中,21条在保持系‘Bcajh97-01B’中特异表达,4条仅在‘Bcogu97-06A’花蕾中特异表达,8条仅在‘Bcpol97-05A’花蕾中表达。这些TDFs代表的基因涉及细胞壁合成与调控、防卫与胁迫反应、电子传递和能量途径、普通新陈代谢、蛋白质代谢、信号转导、转录调控和转运通道等方面. (2)利用拟南芥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ATH1 GeneChip研究‘Bcpol97-05A’、‘Bcogu97-06A’和‘Bcajh97-01B’蕾期基因表达差异,共得到688个差异表达基因。338个基因在两不育系中上调,352个基因在两不育系中下调。在上调基因中,63个基因为两不育系所共有,其中有大量的叶绿体、线粒体基因参与上调表达,‘Bcpol97-05A’材料特有的上调基因有94个,其中24个为叶绿体或线粒体基因,‘Bcogu97-06A’材料中特异上调基因有116个,其中4个为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在338个下调基因中,75个基因在两不育系中共同下调,在‘Bcpol97-05A’中下调的基因有93个,‘Bcogu97-06A’材料中下调的基因有109个。借助拟南芥Affymetrix全基因组基因芯片,获得了比cDNA-AFLP技术更为丰富的差异表达信息。 (3)以‘Bcpol97-05A’和‘Bajh97-01B’为材料。根据cDNA-AFLP技术获得一条长约330 bp的特异序列P1708,RT-PCR验证确认该序列仅在不育白菜材料中表达,经测序和BLAST比对.发现该片段与叶绿体trnL和ndhJ基因之间的一段序列完全一致,并有54 bp的重复序列。根据trnL和ndhJ 基因两端的保守序列设计全长引物,分别以不育白菜及其原保持系的cDNA为模板,获得了长约2,000 bp的序列,该序列包含trnL、trnF和ndhJ等三个基因的完整序列,比对两序列发现:不育白菜‘Bpol97-05A’中除108 bp的插入序列外,另有多个位点发生变异。 (4)富含脯氨酸蛋白(proline-rich protein,PRP)是构成细胞壁的一类重要结构蛋白,在花粉发育过程中,也同样需要这类蛋白。根据cDNA-AFLP获得的差异表达片段B0610,利用RACEs技术在‘Bajh97-05B’中克隆到了基因全长,定名为白菜花药特异富含脯氨酸蛋白(Brassica campestrisAnther-specific Proline-rich Protein,BcAPG)基因。基因编码区长1,731 bp,编码576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序列中,脯氨酸残基含量极高,占总氨基酸数量的22.4%。另外,我们从6种十字花科植物中克隆到了它的同源基因,所推导的氨基酸与NCBI中已知的PRP相比,序列存在较大差异,推测这些基因产物属于一类新的PRP。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仅在可育的Ⅲ级、Ⅳ级和Ⅴ级花蕾中表达,其它各级花蕾及营养器官中均未检测到,而且,在两个不育系中的所有花蕾均未见表达。进一步实验表明,仅在花药中检测到BcAPG的表达,而花丝、花瓣、花柱和花萼中均未见表达,推测可能在白菜花粉壁的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 (5)拟南芥MS2与雄性不育密切相关,基因芯片数据分析表明,三个白菜材料在MS2探针上存在差异,保持系‘Bajh97-01B’中检测到较强的杂交信号,而两个不育系中信号缺失。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分别从‘Bajh97-01B'叶片基因组DNA和混合花蕾cDNA中克隆到了MS2同源基因的DNA和cDNA全长,命名为白菜雄性不育2(Brassica campestris Male Sterility 2,BcMS2)基因。BcMS2的DNA全长为2,576bp,具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编码区长1,851 bp,编码616个氨基酸,蛋白质C端含有一个微体目标信号序列Gla-Arg-Ala,该蛋白位点与微体特异结合。RT-PCR结果显示,BcMS2仅在可育材料的Ⅲ级花蕾中表达,其它各级花蕾及营养器官中均未能检测到,在两不育材料的所有部位都没有表达,进一步研究表明,BcMS2的表达具有花药特异性。 (6)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微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花粉发育及花粉管伸长过程中,肌动蛋白的活动十分活跃。是花粉可育和花粉管顺利生长的重要保证。根据已知序列,设计全长引物,从混合花蕾cDNA和叶片基因组DNA中克隆到了各自的全长,基因命名为BcACT(Brassica campestrisActin)基因。其DNA全长为1,704 bp,具3个内含子,编码区长度为1,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基因表达结果显示,BcACT基因在保持系‘Bajh97-05B’和Polima不育系‘Bpol97-05A’的花蕾中表达,但表达模式存在差异,而在Ogura不育系‘Bogu97-06A’未见表达。此外,BcACT基冈的表达具有花药特异性,随着花药的成熟,表达量逐渐增加。 (7)根据基冈数据库已有的拟南芥profilin 4及其同源基因设计简并引物,在白菜花蕾cDNA中成功克隆到前纤维蛋白基因,命名为白菜前纤维蛋白(Brassica campestris Profilin,BcPRO)基因,基因库中的登陆号为EF492988。BcPRO编码区由405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34个氨基酸,推导的氮基酸序列与甘蓝型油菜和拟南芥的花粉前纤维蛋白分别有95%和92%的同源性。RT-PCR表明,BcPRO仅在保持系的Ⅲ级、Ⅳ级和Ⅴ级花蕾及Polima雄性不育系的Ⅲ级和Ⅳ级花蕾中表达,并且表达量逐级增大,而在莲座叶、花茎叶、茎、根及Ogura雄性不育系的所有部位均未能检测到。进一步研究发现,BcPRO在花药中表达,在萼片、花丝、雌蕊、花瓣等部位均朱见表达。这些实验结果表明,BcPRO为花药特异基因,可能在发粉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相同核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核-质互作模式。 (8)基因芯片研究白菜材料蕾期基因表达差异时,发现拟南芥的一个查尔酮合成酶基因探针的杂交信号有显著差异,保持系‘Bcajh97-01B’和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Bcogu97-06A’有较强的杂交信号,而Polima核质互作不育系中没有检测到相应信号。根据基因数据库中已发布的拟南芥及其同源基因序列,设计了全长扩增引物,成功克隆出该基因,命名为白菜查尔酮合成酶(Brassica campestrisChalcone Synthase,BcCHS)基因。该基因在NCBI基因数据库中的登陆号为EF101136。BcCHS基因的编码区全长为1,188 bp,编码395个氨基酸,基因组DNA全长为1,263 bp,具一个长75 bp的内含子。BcCHS在保持系‘Bcajh97-01B’和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Bcogu97-06A’的Ⅳ级、Ⅴ级花蕾及开放的花朵中表达,进一步研究表明,BcCHS在花药和花瓣中表达,在花朵的其它部位没能检测到。此外。在白菜白花突变体基因组DNA中克隆到BcCHS-wf,基因与野生型白菜BcCHS基因相比,发现了两个突变位点,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相应位置编码精氨酸的AGA和编码丝氨酸的AGC均替换成了甘氨酸。

蒋明

展开 >

白菜 胞质雄性不育系 保持系 基因表达 差异分析

博士

蔬菜学

曹家树

2007

浙江大学

中文

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