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超声检测,分析颈动脉IMT与血压、空腹血糖(FBG)、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L-C)、C反应蛋白(CRP)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以便为临床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颈动脉IMT,同时检测患者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身高、体重、腰围及C反应蛋白,按照颈动脉IMT厚度将高血压患者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IMT<0.9mm为IMT。正常组,≥0.9mm为IMT增厚组。对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C反应蛋白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检出率。同时对高血压患者分级,对不同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IMT、CRP进行比较。 结果:1.两组间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的比较:IMT增厚患者与IMT正常组比较,SBP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BP、BMI、WC、HDL-C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FBG、TC、TG、LDL-C在α=0.05水平上,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可见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颈动脉IMT增厚。2.不同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IMT、CRP的比较:结果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级别越高,IMT越厚,CRP浓度越高。3.两组间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检出率比较:从表3可见,经x2检验,超重、腹型肥胖、低HDH-C、高甘油三酯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LDL-C血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随颈动脉IMT加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LDL-C血症、高CRP异常检出率明显升高。4.颈动脉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在双变量Spearsman相关分析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各危险因素呈显著相关(P<0.05),在调整性别、年龄进行偏相关分析中,IMT与DBP、HDL-C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BP、FBG、TC、TG、LDL-C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1)。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有显著的相关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陈明
展开 >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心血管危险因素
临床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内科学(心血管病)
导师:
徐岩、戴光厚
学位年度:
2008
学位授予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R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