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为子囊菌Magnaportheoryzae。了解M.oryzae的致病机理不仅有利于稻瘟病的防治,而且作为研究植物病原真菌与寄主互作的理想模式系统,对于了解其它真菌的致病机理也有重要意义。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分析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克隆了在稻瘟病菌中致病相关基因CAMK和CHK1,通过基因取代的方法分析了CAMK和CHK1基因在稻瘟病菌致病性及其他相关过程的作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稻瘟病菌附着胞cDNA文库,在文库中找到一条MGG-9413和MGG-3729;在稻瘟病菌中找到同源基因,定名为CAMK和CHK1。通过PCR获得了这些基因的cDNA全长,并进行序列分析。2.通过构建CAMK和CHK1基因置换载体和敲除转化,得到Knock-out突变子。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各鉴定出1个Knock-out突变子,明确CAMK在Guy11菌株中均为单拷贝。3.ACAMK突变子的菌落形态与野生型不同,生长速度无明显改变。在N饥饿,C饥饿,高渗(1MNaCl)胁迫条件下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产、孢能力与野生型比较无明显差异。4.构建PHNCHK1E、PHNECHK1和PHCHK1PE荧光蛋白表达载体,转化至稻瘟病菌原生质体。结果表明:荧光表达很弱。5.△CHKl突变子的菌落形态与野生型不同,生长速度和野生型有明显差别,UV照射后的恢复生长速度有明显区别。不产孢子。△CHK1突变子对大麦的致病力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