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北京市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

北京市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

扫码查看
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本文对其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群落分类、群落垂直结构、水平分布格局进行比较深入地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评价珍稀植物和优先保护区域,为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系统取样和典型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范围包括水深不超过2m且有水生维管束植物生长的水体、水陆过渡地带以及长期或季节性受湿地水分影响的区域,共设置样点11处、样带104条、样方562处,其中浅水植物样方161处,湿生植物样方245处,盐生植物样方140处,湿中生植物样方16处。 野外调查及数据分析主要有7项结果。 (1)记录野鸭湖湿地维管束植物172种,其中有北京新记录种蔺状隐花草1种,野鸭湖新记录种狸藻、陌上菜、蓼子朴3种。蔺状隐花草和蓼子朴的出现是湿地土壤盐碱化的突出表现;水生食虫植物狸藻是清洁水质的指示植物。 (2)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具有较强的温带性质,拥有许多古老的植物类型,种间亲缘关系疏远。绝大部分在重要值上处于优势地位的科、属、种都是单子叶植物。 (3)16种生活型中,春性一年生草本的种类最为丰富且重要值较高。 (4)主要依据建群种对群落分类形成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和47个群系,其中芦苇群系占调查面积的13.88%,是最主要的群落类型;芦苇群系、扁秆藨草群系、长芒稗群系等14种植物群系占调查面积的71.01%,是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外貌和结构的最主要缔造者。 (5)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普遍偏低、部分相邻样带中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值骤变,显示了人为干扰尤其是道路的影响。 (6)拥有丰富垂直成层结构的样带占调查面积的1/4,形成了典型的湿地植被带状分布景观。 (7)中生和湿中生植物正在以高频度侵入湿生植物群落,盐生植物增加,显示了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的趋势。 本研究提出了两条优先保护序列: (1)按珍贵性、稀有性标准,确定珍稀植物27种,主要分布在11种植物群落中。 (2)结合优先保护植物的分布、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垂直分层结构、水平分布格局,确定11处优先保护区域。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发现水资源不足与水质污染造成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趋于单一、中生植物入侵、土壤盐碱化等问题。建议自然保护区将目前的工作重点放在: (1)保护珍稀湿地维管束植物及其所分布的主要群落; (2)监测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密集的区域,保存群落多样性,并为湿地植被恢复提供种质资源库; (3)重视和充分利用现有湿地植被净化水质的功能,通过捕捞、移除等人工管理加速其功能的发挥,促进生态系统健康; (4)重视盐碱地植被对改善土壤环境的重要作用,对官厅水库南北两岸滩涂上的盐碱地先锋植物进行保护,避免践踏和放牧; (5)保护典型湿地景观以及珍稀的食虫植物群落景观。

陈元君

展开 >

自然保护区 湿地 植物多样性 群落分类

硕士

自然保护区学

陈建伟、崔国发

2008

北京林业大学

中文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