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基础信息设施建设,是水土保持决策规划与科学研究面临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之一,也是国家空间基础信息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整理、管理和分析水土保持实践所积累的大量分散的水土保持数据信息,打破数据所属部门的条块界限,实现数据的规范和统一,促进资料的共享与利用,对水土保持宏观决策、规划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针对陕西省水土保持科学决策的实际需求,在系统收集陕西省多年积累的水土保持数据资料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规范,并运用数据库技术、嵌入式GIS控件MapObjects和面向对象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VC++相结合的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方法,初步建立了陕西省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取得的主要进展有: (1)建立了陕西省水土保持基础数据库:收集全省11个市区,101个县积累多年(1984-2005年)的水土保持数据资料,并参照相关规范,在Access数据库平台的支持下,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规范,对68个数据项总计98726个数据编号入库,建立属性数据库。利用Geoway、ArcGIS、ArcView以及Erdas等软件,对收集到的图形图像数据进行矢量化、投影转化等预处理,建立了空间数据库,为陕西省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数据基础。 (2)完成了陕西省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设计,初步建立陕西省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系统设计原则和用户需求分析,以水土保持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完成了陕西省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设计。并采用VC++6.0以及MapObjects组件进行二次开发,初步建立陕西省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数据库编程技术进行研究基础上,采用关键字段进行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关联,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双向查询。系统同时具有快速的以县、流域等不同单元的统计、查询、浏览、生成统计图表等功能。 (3)建立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库,初步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模块: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选择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建立了指标库,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模块,使水土保持工作者能够方便,快速地对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以及各种项目进行效益评价。 (4)完成了陕西省的水土流失以及治理分析,对纸坊沟流域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评价:利用已经建立好的陕西省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对陕西省的水土流失以及水土流失治理进行分析,并且利用该系统中的效益评价模块对纸坊沟流域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评价,认为该系统基本实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具有较好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