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GIS与ANN的康平县森林景观生态结构分析及景观指数建模

基于GIS与ANN的康平县森林景观生态结构分析及景观指数建模

扫码查看
本研究在GIS的支持下,结合康平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康平县的森林景观要素组成结构、景观的异质性、景观斑块规模、形状及景观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分别建立了分维数和多样性指数的BP网络模型。研究结果如下: (1)景观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康平县森林景观组成以阔叶林为主,未成林地、宜林地和针叶林地景观规模仅次于阔叶林景观,为该地区重要的资源斑块。 (2)景观要素斑块规模中阔叶林地斑块最多,苗圃地和辅助生产林地规模最小,各类斑块的极差都较高,显示出斑块大小的分化更强烈。 (3)景观要素斑块粒级结构呈不对称分布,面积小于10hms的小斑块占景观斑块总数的82.67%,中、大斑块占到16.29%,而面积大于50hm~的超大斑块和巨斑块仅占1.04%,因此景观整体属于细粒结构。 (4)各森林景观类型之间的形状指标比较分析表明,灌木林地的形状最复杂,而乔木经济林地和无立木林地,形状规整,边缘形状简单。 (5)森林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辅助生产林地分离度最高,针叶林地、未成林地、宜林地和阔叶林地分离度较小,均在0.5以下,不同斑块类型间差异很大,说明分离度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6)在对康平县森林景观生态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以海拔H、居民点个数J和距河流湖泊距离L为输入向量,以分维数F和多样性指数S为输出向量,分别构建了结构为3:S:1的多输入单输出BP神经网络模型。 (7)以60个样本为训练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反复的训练比较,得适宜的模型结构均为3:3:1,分别取名为Fnet和Snet,训练的均方差性能函数mse分别为0.00235547和0。0437107,拟合精度分别为96.41%和75.72%,说明所建模型的拟合理论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 (8)用17个检验样本分别对所建分维数和多样性指数的BP网络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精度分别为95.72%和72.27%,结果表明网络收敛效果理想,泛化能力强,能够模拟生态环境要素对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

李娟

展开 >

地理信息系统 ANN 康平县森林景观 生态结构 景观指数

硕士

森林经理学

黄家荣、韩爱惠

2008

河南农业大学

中文

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