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平潭县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监测研究
平潭县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监测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沿海防护林建设是缓解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弥补海岸带生态脆弱性,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沿海地区人民生活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应用3S技术,利用研究区的不同时期遥感影像、实地调查数据及各类统计图表数据,实现平潭县沿海防护林时空分布专题信息提取。同时,选择可反映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的监测指标构建综合效益监测模型,实现平潭县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监测。主要结论如下: (1)根据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土地分类体系和研究区实际状况,制定土地利用和森林类型分类系统,通过野外调查,辅助相关基础调查资料,利用研究区的不同时期遥感影像,提取沿海防护林时空分布专题信息。土地利用类型总的变化趋势是沙地、耕地和未利用面积减少,居民地和林地的面积增加,其中居民地的变化最大,林地次之。而水域的面积基本保持不变。 (2)以平潭县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监测为目标,根据指标选择的原则,同时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根据指标的可获取性,选择土壤侵蚀模数、植被盖度、裸沙占地面积比、森林生产力、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监测指标,构建综合效益监测指标体系。 (3)运用USLE方程,通过获取方程中的各因子的专题图及专题属性数据库,计算土壤侵蚀模数,获得平潭县1986年和2003年水土流失状况专题图,结果显示:平潭县水土保持状况良好,2003年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的比重达到总面积的91.909%。侵蚀强度较高的面积在不断减少,侵蚀状况不断改善。 (4)利用混合光谱分析方法来进行裸沙占地面积比的研究。结果表明:遥感图像MNF变换后前四个分量图像间的相关性较小,并且分量图像突出不同的地物类型。在端元选取时,选择耕地、林地、沙地、水体、居民地作为主要端元,对混合像元进行分解,分解后RMS图像的值小于5%,分解结果较为理想。 (5)以植被盖度、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壤湿度指数作为森林生产力监测因子,确定各因子的权重,采用加权指数法计算综合指数。利用生成的林地森林气候生产力栅数据库,以综合指数作为修正系数计算平潭县森林生产力栅格数据,建立平潭县森林生产力栅格数据库。 (6)根据不同产业GDP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相关性,遵循“无土地利用则无GDP”的原则,将耕地、林地、水域、居民地选为GDP空间化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将产业GDP值除于相对应土地利用类型的栅格总数,获得单位栅格的GDP值。所获的GDP空间化图像中,水体的单位栅格GDP变化最大,从1986年0.3008万元,2003年为2.5491万元,耕地单位栅格GDP值略有增加,而林地、居民地的单位栅格GDP总体变化不大。 (7)在获取森林生产力、国内生产总值(GDP)、裸沙占地面积比、植被盖度和土壤侵蚀模数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标准化和权重的确定,构建综合效益监测模型,对平潭县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1986年,效益等级在中等以上的比例为79.67%,而2003年达到了99.58%。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施聪智
展开 >
关键词:
沿海防护林
3S技术
专题信息
指标体系
综合效益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森林经理学
导师:
刘健
学位年度:
2009
学位授予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