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幸福感理论模型探索——基于大学生的实证研究
幸福感理论模型探索——基于大学生的实证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在40多年的研究历程中,幸福感研究从分裂到整合,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认知幸福感与情绪幸福感的综合,成就了现代主观幸福感模型:第二次是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综合,实现了快乐和意义的统一,构建了积极心理机能模型;第三次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概念模型的综合,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形成了积极心理健康模型。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本研究使用《综合幸福问卷》和《社会幸福感问卷》对483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以检验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者整合的理论模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幸福感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统一的整体系统,它由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自我价值、健康关注、友好关系、利他行为、人格成长、社会认同、社会贡献、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社会整合14个维度构成,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三个模块,三者的整合结构模型对数据的各项拟合指标达到理想水平。 最后,本研究认为现代幸福感是积极心理感受的完满显现、积极心理潜能的充分展现和积极社会功能的有效实现,在结构上,是快乐与意义、享受与发展、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的综合。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幸福感研究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启示与应用。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陈浩彬
展开 >
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
社会幸福感
心理健康教育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导师:
苗元江
学位年度:
2008
学位授予单位:
南昌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