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四川省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四川省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扫码查看
本文从四川省水资源现状及综合利用状况入手,结合四川省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战略布局,系统地分析了水资源供需形势,提出了四川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思路和具体对策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水资源分区总体规划。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⑴四川水资源总量相对较丰,水资源总量为2615.69亿m3(含重复计算的地下水量),全省人均水资源量3026m3(按2005年人口计)。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大,产业配置与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相适应,造成了季节性、区域性的干旱缺水,同时对水资源缺乏保护和合理利用及水污染等人为因素,也加重干旱缺水和洪涝灾害影响。 ⑵四川水资源利用率远低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实际灌溉效益只达到设计能力的70%左右,2005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1.20%,农业灌溉亩均用水为135.31m3,远低于全国479m3的平均水平,旱涝保收面积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8.47%。干旱缺水仍是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四川缺乏大中型调蓄工程,全省98.6%以上的蓄水工程都集中在盆地腹部的岷江、沱江、嘉陵江和长上千三个流域区,有效库容76亿m3,占蓄水工程总有效容积的95.41%。大中型引水工程主要分布在岷沱江区,供水能力占总供水能力的76.3%。全省农业灌溉用水量约130亿m3,占总用水量的67.0%,仍是用水大户,但灌溉水的利用率仅35%左右,水分生产率小于1.0kg/m3粮食,工业万元产值使用水量200m3以上,是发达国家的20~4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30%左右。全省有52.0%的河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近10%的评价河流污染极为严重,加上各地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水环境日益恶化。 ⑶结合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总体布局,通过对四川省经济布局及生活、生产、生态的需水要求分析的结果表明,全省不同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各部门总需水量分别为:2010年将达到409.28亿m3,2020年为477.58亿m3。按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计算,需新增水利工程(包括农业、工业和城乡生活供水工程等)供水量分别为134.9亿m3和201.09亿m3。在不增加水工程的建设,以现有水工程的可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2010年全省共缺水134.9亿m3,缺水率为33%,到2020年,缺水量高达201亿m3,缺水率42.1%,缺水的局面会更加严峻。因此,必须动员一切可能力量,大搞水利建设。 ⑷按照全省水资源分布特点,开发条件及利用现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不同的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水利工程措施和布局。盆地腹部区必须从水资源丰富的盆周山区调(引)水解决;盆周山区应以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为重点;川西南山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利建设应与相应的能源、交通、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开发利用重点是解决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切实加强牧区水利建设,发展饲草料基地节水灌溉,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发展地方电力。 ⑸根据四川省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开发条件,解决缺水途径的对策与措施是:积极开源、全面节水、加强管理、注意保护,以适应社会经济对水的需求。

林凡

展开 >

水利资源 水源管理 水利规划 四川地区

硕士

农业推广·农业资源利用

王昌全、胡良文

2008

四川农业大学

中文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