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辽东山地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异及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辽东山地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异及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扫码查看
以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峰--老秃顶子北坡为研究区域,基于沿海拔梯度的样方调查数据,运用TWINSPAN分类方法,以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为测度指标,对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类型及特征、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格局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如下重要结论: 1.老秃顶子北坡植物垂直带谱及植物种类组成 老秃顶子北坡因具有特殊的地理条件而呈现出完整而清晰的植被垂直带谱。自山麓至山顶依次由蒙古栎+色木槭落叶阔叶林、紫椴+色木槭落叶阔叶林、臭冷杉+暴马丁香针阔混交林、臭冷杉+鱼鳞云杉暗针叶林、枫桦+臭冷杉针阔混交林、岳桦+簇毛槭落叶阔叶林、矮灌化槭树+毛榛子灌丛、小叶章+苔草草甸8个植被带构成。在老秃顶子北坡9个调查样地中,共记录到乔木层植物27种,隶属于12科17属,其中蒙古栎、色木槭、紫椴、暴马丁香、臭冷杉、鱼鳞云杉、枫桦和岳桦为优势种。灌木层植物32种,隶属14科18属,其中尖叶茶蔗子、单花忍冬、毛榛子和狗枣猕猴桃最为常见。草本层植物104种,隶属于34科81属,草本植物中伞形科、唇形科、百合科、菊科、莎草科植物为常见科。 2.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梯度变化 ①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变化格局 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比较复杂,但总体呈现出了在中海拔地段1067~1167m处物种丰富度的低谷、高峰值连续出现的分布格局,物种数分别为18种和54种。 ②α多样性随海拔梯度变化格局 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海拔667~1267m间,随着海拔的升高其值在1.37~2.07间呈波浪状变动,而在海拔1267m以上的高海拔地段,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大幅度增加态势;Simpson指数在海拔667~1267m间,随着海拔的升高其值在0.98~0.99间起伏,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在海拔1267m以上的高海拔地段,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明显降低态势。 ③β多样性随海拔梯度变化格局 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的Jaccard指数的3个谷值分别反映了海拔767~867m是落叶阔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带,海拔1067~1167m是暗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带,海拔1317~1347m是灌丛群落向草甸群落的过渡带;而Cody指数的2个峰值分别反映了海拔1167~1267m是针阔混交林向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带,海拔1317~1347m是灌丛群落向草甸群落的过渡带。 3.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26,P<0.01,n=27);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93,P<0.01,n=27),Shannon-Wiener指数与土壤全氮含量有正相关关系(R=0.429,P<0.05,n=27),Simpson指数与土壤全氮含量有负相关关系(R=-0.467,P<0.05,n=27);Shannon-Wiener指数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58,P<0.01,n=27),Simpson指数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40,P<0.01,n=27);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土壤比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37,P<0.01,n=27)。反映出,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尽相同。

武晶

展开 >

辽宁老秃顶子北坡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土壤环境

硕士

环境科学

张华

2009

辽宁师范大学

中文

Q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