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毛竹林下植物沿海拔梯度的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
毛竹林下植物沿海拔梯度的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以福建省顺昌县宝山毛竹林林下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研究群落结构特征、植物区系、生活型谱、物种组成、α多样性以及β多样性的垂直变化,分析不同海拔段毛竹林林下植物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和多样性差异,同时采用DCCA排序方法分析毛竹林林下植物沿海拔梯度的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探讨各个环境冈子对毛竹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揭示毛竹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状况、探求其形成机制。主要的结果如下: (1)植物区系组成和物种沿海拔梯度的差异 宝山基于6400㎡的调查面积共有维管束植物93科211属330种,科、属、种均以热带性成分占优势,科是以泛热带分布科为主,也有较多北温带分布科。种子植物属的区系特征是以热带成分为主但带有一定的过渡性质。从海拔450m到海拔1200m,各样地的植被种类、数量以及优势种都存在明显差异。低海拔段和高海拔段植物物种数较少,而中海拔段物种数较多。 (2)生活型类群物种数沿海拔梯度变化 毛竹林下植物的生活型比较丰富,高位芽植物在各海拔段均占绝对的优势,地上芽植物和隐芽植物次之。根据生活型谱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宝山的毛竹林下植物组成划分为四个海拔段:低海拔段(450-600m)、中低海拔段(650-800m)、中高海拔段(850-1000m)、高海拔段(1050-1200m)。 (3)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变化 宝山毛竹林林下植物的物种数、个体数及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升高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规律,但个体数、丰富度指数的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趋势都不显著(P>0.10)。 (4)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指数对海拔梯度升高的响应均不明显。 (5)DCCA排序结果 采用DCCA排序方法研究毛竹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各个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灌木层、层间层、草本层的DCCA排序Axes1的效果和总体的效果都是显著的,其前2个排序轴特征值占总特征值的比例分别为65.1%、65.6%、62.6%。各层次环境因子与DCCA前2个排序轴的相关系数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拔梯度是所有因子中对林下植物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其次是坡向;坡度和坡位与林下植物分布的关系不明显。 宝山毛竹林林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丰富,不同海拔段的群落优势种有明显差异,海拔是影响毛竹林林下植物分布的决定性因素,但林下植物群落的结构仍较稳定。研究结果可为毛竹人工林的合理经营,保护毛竹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及为毛竹林的伴生植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黄雯敏
展开 >
关键词:
毛竹林下植物
多样性分析
分布格局
群落结构
海拔梯度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农业推广·林业
导师:
陈世品
学位年度:
2009
学位授予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Q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