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峡库区<'7>Be沉降规律及其土壤侵蚀示踪研究

三峡库区<'7>Be沉降规律及其土壤侵蚀示踪研究

扫码查看
三峡库区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然而该区侵蚀泥沙研究基础薄弱,手段有限,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大气沉降核素7Be由于其连续沉降且半衰期较短等特点而被用于示踪次降雨或较短时期土壤侵蚀。然而在我国有关7Be沉降的研究还很少,利用7Be示踪技术研究紫色土土壤侵蚀的工作尚未开展。 论文通过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天然放射性核素7Be的沉降规律、7Be在紫色土中的深度分布及其在土壤侵蚀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采用“石英砂吸附法”和“FeCl3共沉淀法”测定7Be沉降通量结果表明,“石英砂吸附法”对7Be的吸附效率大于“FeCl3共沉淀法”,而且“石英砂吸附法”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特别适合于在野外实验条件不充分而又需要了解7Be沉降量的情况。 2)采用“石英砂吸附法”测得成都地区2008年8.30~12.31期间7Be沉降通量为0.78~8.50 Bqm-2d-1,以收集时间加权的平均值为3.19Bqm-2d-1;三峡库区2008年6.29~7.8期间7Be沉降通量为3.41 Bqm-2d-1;7Be沉降随季节变化明显,成都地区秋季明显高于冬季;7Be沉降通量不仅在季节间变异较大,在季节内的波动同样显著,但整体上表现出降雨量大则7Be沉降通量也大的趋势;成都地区和三峡库区地处同一纬度,两地降雨量也大致相等,因此7Be沉降通量差别不是很大。 3)通过对7Be大气沉降量的监测和土壤剖面中7Be含量的测定得出,紫色土对7Be的吸附效率较高,达到95%;研究区内紫色土平坦草地、橘园旱坡林地和荒坡地等三种不同类型土壤剖面中7Be的深度分布相似,7Be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12mm的范围内,其中0~3mm范围内7Be含量最高,向下随深度增加大致呈指数递减,18mm以下基本不含7Be。 4)确定研究区域内7Be季节性本底值为375.02 Bqm-2;坡度为14°的紫色土缓坡撂荒地7Be面积活度介于183.97~423.72Bqm-2之间,坡长加权平均值为264.5 Bqm-2:确定紫色土7Be张驰质量深度为4.8kgm-2;采用Walling模型计算得到14°紫色土荒坡地平均土壤侵蚀速率为1.7 kgm-2(17t ha-1)。

史忠林

展开 >

三峡库区 放射性核素7Be沉降 土壤侵蚀

硕士

自然地理学

文安邦

200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文

X5